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区域重要农产品集散高地,吉林省吉林市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作为“天字号”工程,铆足干劲、积势蓄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科技助力
变“汗水农业”成“智慧农业”
“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小满节气刚过,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倒木朝鲜族村种粮大户王英民操作着插秧机在水田里穿梭不停,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依次滑落,整齐均匀地植入水田。“运用传统插秧方式,每人每天只能插1亩左右;现在,1台插秧机每天可以插40亩。”王英民说,农机插秧作业间距均匀、深度一致,使用农机作业可以让农民种田省心又省力。
建设农业强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是“利器”。近年来,吉林市深入实施机械强农行动,加快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设施化、精细化水平,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的应用推广从最初的水稻耕作、收获机械,拓展到果蔬、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6%。
在永吉县吴家村智慧水稻种植基地,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连绵成片,基地负责人张帅走进一间宽敞亮堂的办公室,这里安装了温度、湿度等各类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打开手机App,许多指标都能被监测、遥控,很智能!”张帅说。
如果说插秧机、翻耕机器人代表了当前北国江城农机装备的先进性,那么以智能化为引领的数字农业,则是吉林市正在培育壮大的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这几年,吉林市各县(市、区)纷纷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位于永吉县一拉溪镇新兴村的九月丰家庭农场是“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连片的土地装上了智能灌溉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成为吉林市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的样板。“在控制室里,监管人员只需查看数据、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稻田的耕种调控工作。”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全国十佳农民肖建波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正致力于智慧农场的打造。
近年来,在推进农业数智化进程中,吉林市依托省级“吉农云”平台,搭建了4个县(市)级云平台,22个乡(镇)级云平台,建设数字乡村215个,将吉林市“空天地”一体化数字农业数据应用平台纳入全市态势感知系统,与吉林市渔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省级黑土地保护“一张图”、高标准农田“一张图”等进行整合,形成吉林市农业“一张图”。以数字农业产业示范园为核心,带动省内的110家数字农场、157家可视基地及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新技术应用,145家企业建立前端数据采集点700个,推动一批合作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走出了数字化种养新路径。
与此同时,吉林市选取12家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具有产业特色的家庭农场或合作社,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对接,建立“院地企”联合共建机制,建设一批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落地一批科研院校信息化研究成果。棋盘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水肥一体化+密植”试验示范,为全省玉米单产提升亮点;九月丰家庭农场建设全省首个无人农场;云腾种植合作社打造无人培菌室;索特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无人机植保和无人机除草技术,建设智慧干果生产基地;吉康绿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果蔬标准化智能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转变,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升级。
岁稔年丰的背后,是吉林市对大食物观的执着思考和笃行不怠,是吉林市持续开发农业多样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务实举措。
挖掘资源
让“土特产”变“金饭碗”
蛟河市黄松甸镇的木耳在吉林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这里木耳产量多,质量好,还有一个年交易量20亿元的市场,黄松甸木耳的价格影响着全国木耳价格的走势。在黄松甸镇伟光村黑木耳产业园区,各样的菌袋整齐地摆放在棚架上,形状各异的黑木耳从遍布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头,长势喜人。“我们村95%的村民都种黑木耳。”村民孙进民说,这里不仅没有人外出打工,每到定植、采耳、交易季节,还吸引全国各地的千余务工者前来。
“立足一种资源,围绕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2023年以来,吉林市农业战线立足独特资源禀赋,重点把“产原粮、卖原粮”和国家战略储备、终端市场、群众需求对接,注重让“土特产”变“金饭碗”,注重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吃饭农业”向更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转变,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既要把产值提上来,也要把品牌做起来。比如,做强吉林大米品牌,把水稻高品质体现为高市场价值;发展特色经济,提档升级灵芝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扩量提级白鹅产业,分解提升白鹅产品,推动鹅绒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使吉林市不仅成为产品供应地,也成为市场信息来源地。如今,全市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分别达到31个、227个和181个。永吉柞蚕蛹虫草、万昌大米、舒兰大米、黄松甸黑木耳、桦甸黄牛肉等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舒兰大米入选国家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传播案例。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产业强镇9个、国家级特优区2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3个。
过去一年,全市粮食产量再夺丰收,总产量达到了93.45亿斤,平均亩产增长近16斤;农林牧渔产值增速达到了5.4%,排名全省第二;肉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了122.85万头和385万头,生猪饲养量增速全省第一,果品、灵芝、柞蚕种养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万元、增长6.8%,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