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东盟“10+3”机制中发挥的作用
服务国家外交大局。重视与东盟的农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既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工作方针,也是积极践行“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国家总体外交理念。我国在东盟“10+3”农林部长会议机制下加强同东盟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巩固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促进了双边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对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带动了人才、技术和农用物资“走出去”。中国农业资源与东盟国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在优质农产品、优良农作物品种、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适用技术和小型农机具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适合东盟各国农业发展的需要。根据2002年农业部与东盟秘书处签署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要求,在人力资源培训、农业合作交流、境外合作示范、农产品贸易促进等方面执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项目,涉及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动物疫病防控、农村能源与生态等诸多领域,为中国涉农企业的技术、管理经验、资金、设备、人才等农业生产要素“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并带动农机产品和农业技术及产品出口东盟国家。
促进农产品进出口和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同东盟开展的农业合作中,中国积极促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并立足区域各国的比较优势组织农产品贸易促进活动,推动了中国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实现了互利双赢。中国的柑橘、苹果、梨、葡萄等温带水果质量优良,价格适中,适合东盟国家的市场需求。2002年以来,我国组织了多个贸易促进项目与合作论坛,增进了东盟国家对中国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加工水平和品质特色的了解,扩大了这些产品的出口。
宣传交流了中国农业发展成就和农业发展政策。中国利用东盟“10+3”农林部长会议机制这个平台,介绍了中国解决14亿人温饱、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也宣传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释了中国政府对解决粮食问题和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立场和主张,加强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区域国际农业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
东盟“10+3”机制突显合作工作重点
区域粮食安全合作。为了解决东盟“10+3”区域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应与东盟各国在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与技术方面加强合作,以提高本地区粮食产量,保障各国粮食安全。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加强在粮食市场供求方面的研究,建立跨国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为政府、企业和农民提供准确的粮食供求信息和预测,以减少由于区域内或区域外粮食供求波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
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邻,随着边界的开放和边贸边民的频繁往来,禽流感、口蹄疫、稻飞虱等疫病或虫害很容易在邻国之间相互传播和蔓延,对边境地区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对各国动植物、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对保障区域农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各国根据各自动植物出入境情况设定不同的动植物检疫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区动植物品种和产品的引进和输出,不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动植物疫情、疫病、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建设的顺利发展。为此,中国应与东盟国家协商,结合东盟各国动植物进出口的情况,制订出一套适合该地区农业特点的、统一的跨境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积极加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早期预警、疫情监测与疫苗研发等方面的信息交换与技术经验交流,完善动植物疫病网点和疫情通报制度,以方便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动植物品种资源的交换及当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确保本地区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安全,同时促进区域内农产品流通和贸易往来。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开发合作。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农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开发与合作,尤其是像沼气、生物燃料、风能、水电等领域的合作,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农村贫困、解决能源不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特别是以沼气为代表的产品、设备、技术等相当成熟,这是与东盟国家开展可再生能源合作的重要前提。为了加强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开发,2008年10月24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八次东盟“10+3”农林部长会议上,我代表农业部在会上的发言明确表示,2009年中国将继续举办东盟“10+3”生物质能源论坛。在东盟“10+3”农林部长会议机制下,继续加强我国与东盟及日韩等国在生物质能源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农村户用沼气技术方面的合作,向东盟和日韩各国介绍中国农村生物质能源开发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宣传我国农村生物质能开发的政策与成就,巩固中国与东盟及日韩开展生物质能源交流与合作的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生物质能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是东盟“10+1”和东盟“10+3”农业合作的重要形式,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针对东盟国家的需求,结合中国自身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为东盟国家举行一系列的农业培训班,培养了大量农业人才,受到东盟各国学员和政府的一致好评。这些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项目内容涉及广泛、选题贴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培训形式多样,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参加培训的学员覆盖范围广,中方各部门及项目执行单位通力合作,保证了这些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项目的良好效果。
东盟“10+3”成为展现民族文化的大舞台
每年一度的东盟“10+3”农林部长会议不仅仅是农业领域高层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也是各代表团展现民族文化与特色的大舞台。会议期间,东道主按惯例为东盟各国和中日韩的与会代表团举办欢迎仪式晚会。晚会过程中具有浓郁东南亚风情的歌舞表演将整个会场气氛充分调动起来。独具特色的各国民族舞蹈,历史悠久、婉约感人的民间戏曲,粗犷豪放、高亢嘹亮的民歌,活力四射的专业演奏节目引人入胜。活跃欢快的气氛瞬间感染了全场,各国与会代表们纷纷受邀或主动走上舞台,兴致高昂地展示着本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特色艺术数不胜数,能在会议期间向与会各国朋友展示中国文化艺术是个难得的机会。在第八次“10+3”农林部长会议欢迎晚会上,我应东道国主办方邀请即兴表演了一段新疆民族舞蹈。舞蹈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我这段家乡的原生态新疆舞蹈向各国代表团的成员们伸出了友谊之手,越来越多的与会代表兴奋地加入了载歌载舞的欢乐海洋,掀起了各国间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高潮。
随着我国代表团年轻成员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歌声在会场响起,各国代表团的代表们更加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热情。“White cloud floating in the blue sky, horses running under the white cloud……”歌声、音乐声、掌声和快乐的笑声久久回荡在欢迎晚会会场的上空,台上台下都沉浸于这热烈而愉快的气氛中。与会各国代表团成员们的歌声和舞蹈不但调动了大家欢乐的情绪,更深化了彼此间的友谊。人们不由自主地向舞台靠近,手牵手随着音乐起舞,舞台上下欢乐连成了一片。这是13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精彩相遇,是各国代表团成员的真心相对,这样的场景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东盟“10+3”农林部长会议的一个亮点。
如果说东盟“10+3”欢迎晚会中的文艺表演为各国代表们增进友谊搭建了桥梁,那么会议茶歇期间主办方精心安排的特色展示则让代表们了解了东道国的民族艺术。会议室外长长的走廊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工艺品,有手工编织的帽包,有栩栩如生的木雕,有古老传统的乐器……与会代表们细心观赏,慢慢品味。我也拿起被展示的民族乐器即兴演奏一段。东道国乐手们的现场演奏,使悠扬的乐声久久回荡,昭示着友好、欢乐、祥和,与整个会议气氛和谐共鸣、相得益彰。
印象中尤为深刻的是与各国代表团互赠纪念品。礼物虽小却各有千秋,集中彰显了各个国家民族之间不同的风俗和文化:缅甸的石雕,泰国的茶具,越南的陶罐,老挝的木刻等等。每一件都是艺术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都蕴含着一个故事,都寄托着中国友邻的良好祝愿。这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既展现了本国民族风情,也带回了他国民族文化的记忆和特色,这些交流活动推动着与会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深厚友谊的建立,也为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会议机制功能的充分发挥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