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姐,你好啊!今天又到我家田头观察农作物的长势啦!”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桥镇方向村村民邱井红招呼道。乡亲们口中的“姚大姐”,是大桥镇农业农村局的姚晓丽。今年58岁的她,已经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39年。在这39个春夏秋冬里,姚晓丽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热爱、坚守、创优的可贵精神,展现了一位一线工作者的农技情怀。
不忘初心
她是一位热爱农技事业的人
39年前,20岁的姚晓丽走出农技学校,回到了养育她的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当时,她的想法就是,选择了农技推广工作,一定要热爱这项事业,踏实工作,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助力家乡农业发展,帮助老百姓实现致富梦。20世纪80年代的大丰沿海地区农村以种植棉花为主,姚晓丽和同事们一道把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了棉花直播改育苗移栽、化控调节生长、病虫草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农活”,实现了棉花产量一年高过一年的目标,亩皮棉产量从100斤增加到175斤,切切实实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随着农村推行土地流转,当地将土地化零为整,发展规模种植,种植结构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稻麦、油料等农作物种植成为趋势。这对过去以旱作物种植为主的农民是新挑战,对姚晓丽这样的农技推广工作者也是挑战。仅依靠着现有的农业知识,她对自己热爱且长期从事的事业,有点“力不从心”。她着急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再获取新技能,就不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助力农业发展。当年的“想法”,就真的是一场“空想”。于是,她决定给自己加加油、充充电,开始边学习边工作的模式。
1995年7月,姚晓丽考进扬州农校,而后通过两次成人高考,获得了农业专业函授大专和本科学历。在自我“充电”的日子里,姚晓丽白天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准确指导病虫草害防治、肥料施用等技术,夜晚挑灯学习,专研小麦、水稻种植新技术。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姚晓丽掌握了比较全面的现代农业知识,“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不再是陌生的农业术语,病虫草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她成了推广农业技术的“新达人”,热爱农技事业的底气更足了。大桥镇方向村村民邱井红说:“我和姚晓丽‘共事’三十多年了,她经常到我家的田头,毫不保留给我讲解她所学的种田新技术,种棉花的时候,教我咋样提高产量,现在种小麦、水稻,耕、种、管、收等方面她都详细讲解,有这样的‘热心肠’,我不愁地里的长势,连年都会有‘好收成’”。
为民服务
她是一位坚守农技岗位的人
大桥镇中港村的程为民站在自家的种植地边,指着正在作业的农机,脸上挂满了笑容:“要不是当年‘姚大姐’的‘小锅灶’及时指导我怎么种田,我早就不干大田种植了,更谈不上今天的1100多亩规模了。”从2015年起,程为民流转土地400亩,开始尝试规模种植,轮作小麦、水稻粮食作物,因种植技术不娴熟,两茬作物收上来,亏损了近10万元。这对尝试规模种植的农户而言,是笔不小的损失,也影响了程为民种田的积极性。姚晓丽得知后,主动登门,了解情况,发现程为民该投入的药肥一点都不少,就是没有精准掌握用药用肥这项农业技能,打的药、施的肥,没能完全释放到农作物的生长上来,导致小麦水稻的产量不高、品质不优,价格也卖不上去,造成了经济损失。为了帮助程为民挽回损失,重拾种粮信心,姚晓丽便给程为民开了“小锅灶”。她从小麦选种开始,详细给程为民讲解本地区的适宜播种品种和选种的注意事项,分析产量和效益。
到播种时节,姚晓丽直接到田里手把手地指导,对播种方式、播种量等技术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小麦返青后,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抽穗等生长阶段,更是时刻关注,及时提醒什么时间该清沟理墒、什么时间该防治病虫草害,用什么药、施什么肥,做得“无微不至”。特别是小麦扬花期易感赤霉病,防治不好,会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的防治技术成为关键,姚晓丽每天到麦田监测生育情况,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察苗情定防治适期、察天气定防治次数,科学指导防治药种,有效保障小麦增产增效。水稻种植同样如此,在关键生育时期,姚晓丽连日“蹲在地里”考察生长情况,帮助程为民解决了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一道道“难题”。姚晓丽用实际行动解决了程为民家的困惑,解开生产技术的“谜底”,把农技推广工作做到了农户的田间地头、田田块块,更做到了老百姓的心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程为民的规模种植地一年便扭亏为盈,小麦单产达1000斤以上,水稻亩产达1300斤以上。
脚踏实地
她是一位创优农技工作的人
在大桥镇,姚晓丽走到哪里,哪里便会聚拢来农民朋友和她讨论农技话题,她将脚下田畦当作教案,就着禾苗传授技艺。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实践,姚晓丽能准确把握农时季节和生产环节向农民讲解传播科学种田技术,对种什么、用什么种、如何施肥用药、田间管理关键在哪里等问题,她都能用简洁明了的家乡话讲给老百姓听。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她总是积极推进良技良法的新试验,再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指导惠及农民,真正发挥农技推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解决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抗逆能力、产量的影响问题,她承担了“不同播期小麦对产量影响的调查”“小麦抗逆性和恢复性试验”等课题研究,确立了大桥地区小麦适播、迟播、晚播三个播期,研究同一农户不同播期的田块、同一品种不同农户的田块、不同播期不同品种和田块的小麦产量。在研究的过程中,她对试验田块位置、上茬作物施肥和农药施用等田块信息了如指掌,小麦播种日期、播种品种、播种数量等播种信息更是如数家珍。她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的生长进行了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有效数据,通过“比对、分析,再比对、再分析”的循环过程,论证出了本地区小麦最佳适宜的播期。每当遇到低温等极端天气时,姚晓丽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田块调查小麦冻害情况,采集第一手数据,分析总结,研究低温等极端天气对小麦生长影响,为应对极端天气对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前几年的一个春季,当地突发“倒春寒”,在田小麦不同程度受到了低温冻害,望着一片片冻蔫了的麦子,老百姓心头焦灼万分,姚晓丽更是坐立不安——如不采取得力措施,会直接影响这一茬的收成。她随即到冻害麦田调查冻害情况,对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结合小麦生长特性,科学提出了《小麦冻伤补救对策》,向种植户发布补救对策信息,宣传动员老百姓开展施肥补救,有效应对寒流天气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现在回想起那年的‘大寒流’,还是多亏了姚大姐,不然我们大户受冻害的麦子亩数不敢想象,那一季的损失就严重了。”说起姚晓丽,大桥镇联丰村家庭农场主王志强竖起他的大拇指。
在全国千千万万的农技推广工作者中,姚晓丽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位,从事的工作也是最平常不过的,但是在她的身上“务实”两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们应当为农技战线有这样的“姚大姐”而自豪!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