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产技术推广看渔业国际合作(下)
时间:2024-09-24 10:16:0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牛盾 字号:【

  国内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基本状况

  ——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基本状况

  2008年底,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家、省、地、县、乡(镇)五级较为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网络。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包括: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渔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水产技术推广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水产先进技术、水产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水生动物疫病(情)监测预报、防治处置。渔用饲料、药物等投入品的科学使用指导,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技术指导。渔民的培训教育和渔业公共信息服务。渔业资源、水域环境的监测保护。指导渔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安全生产,协助解决渔业纠纷。承担法律授权的或主管部门委托的行政执法工作。

  ——国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类型

  政府主导型。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隶属政府渔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渔业行政部门下属的推广局或推广站(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政府与渔民组织结合型。这种模式以日本、荷兰、韩国等为代表。其特点是这些国家的渔民组织化程度很高,在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国家推广体系和渔民组织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依托大学型。典型的代表是美国,集渔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由联邦农业部(USDA)设立合作推广局;推广工作以州立大学农(渔)业学院为主导来组织,普遍设立农业推广系;县级设立推广办公室,相当于州立大学的派出机构,人员实行定期轮岗。

  民间协作型。指一些协会所属的推广机构,以法国为代表。法国将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交给了渔民组织和水产行业协会,并把水产技术推广的职能拓宽为“渔业发展”,即从技术拓宽到渔业、渔村的综合发展,全国渔民组织和水产行业协会的推广人员成为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主体。

  企业协作型。主要是指一些商品生产组织或一些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这种模式一般存在于以出口某种水产品为主的小国家或者某个国家这类项目的实施区域,即围绕某个出口水产品,以大企业为龙头,实行贸、工、渔一体化,企业直接兴办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并按出口要求,指导渔民组织生产,如挪威的三文鱼产业。

  ——国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

  体制稳定。对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责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核心是提高渔民的基本素质,推进水产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和渔村社会的进步。

  保障有力。对推广事业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推广的管理(如人员配备、录用、设施建设、运行方针及制度等)上有详细的规定,在法律法规上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包括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有明确规定。

  管理规范。重视对推广机构的管理,依据法律规定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其核心是保证推广人员深入农户开展服务,充分履行职责,满足农户的需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分户、分片包干制的基础上,实行弹性工作制度,由推广员自主安排工作;二是实行“周例会”和“月报告”制度,既方便推广机构检查推广员的工作,也促进推广员之间相互交流;三是实行以农户评价为主的考核评价制度。

  合作推广。技术推广实际上就是把渔业科研、教育单位的各种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渔业经营和渔村生活的新理念、渔业新技术、管理新方法、生活新方式等传播给渔民,实现渔村的经济社会进步。

  多元发展。渔业和渔村发展的综合服务包括生产、流通、生活、金融、保险、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在庞大的渔业和渔村服务领域中,政府推广体系是主导力量。它对其他渔业和渔村开发服务组织有协调和影响作用。

  加强我国水产技术推广

  国际合作交流的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以捕为主”到“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0%以上,成为世界水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意义重大。

  促进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水产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坚持不懈地引进资金、技术、品种、人才和管理经验,并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迫切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是促进渔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解决渔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需要不断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迫切需要。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水产良种选育方面,我国鱼类良种选育在深度、稳定性和系统性等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仍然需要加大重要科研成果的创新和应用。水生动物营养和饲料方面,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中,相当部分养殖品种仍主要依赖于天然动物性饵料,高效人工配合饲料较少。利用水域资源方面,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利用传统的养殖技术也很难在提高单产方面有重大突破。工厂化养殖技术方面,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工厂化养殖技术逐步成熟,但仍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水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社会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要实现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现代渔业,就必须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有利于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我国渔业整体竞争力。

  提高我国水产技术推广

  工作国际化水平的路径

  ——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转变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理念和观念。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树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公益性、广覆盖、社会化、高效益的大观念。参考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切实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领导体制上解决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建设好、发挥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技术支撑作用。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理顺我国的水产技术推广体制。我国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应借鉴国外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有活力的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现代水产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和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健康渔业、安全渔业、可持续渔业的发展。

  跟踪国际先进水准,努力提升我国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素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多双边国际渔业技术合作交流工作,加强与国际渔业组织的联系与交往,分析和借鉴国外水产技术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提升我国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产技术推广人才,造就一支善谋划、会管理、懂技术、能操作的新一代水产技术推广队伍。

  着眼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水产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努力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范围与领域,同时在重点领域加强与美国、日本、挪威、欧盟等渔业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技术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促进我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水平不断升级。

  发挥我国水产技术的优势,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援助。在引进国外先进渔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向外国介绍和传播我国的先进水产技术,特别是向渔业不发达国家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重点是积极援助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有效开发利用当地渔业资源,帮助他们培养渔业技术人才。与渔业发达国家进行合作交流时,也要注重介绍中国推广先进水产技术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宣传中国的渔业经济发展观,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达到互利共赢。

  ——用全面参与全球渔业治理的理念指导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交流

  发展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国际合作交流要围绕建设和发展现代渔业和可持续渔业的目标,全面考察、系统分析、重点选择、注重效果推进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先进性原则,引进渔业发达国家的渔业技术、品种和装备等首先要考量其先进性,确实能够提升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素质,节省资源和能源消耗。实用性原则,考量实用性,确实是我国渔业生产中需要而又实用的方可引进,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经济性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渔业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可持续性原则,不能在引进后造成资源、环境、生态等破坏,确保我国渔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性原则,不能引进后因某些环节或技术不匹配而无法应用,达不到引进的预期效果。创新性原则,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科学合理引进,防止低水平重复引进,以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研发水平。

  ——服务我国渔业发展大局,突出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重点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适用的渔业生产技术,提升我国渔业生产技术水平。在引进技术时,结合我国渔业的发展实际,选择能够与我国的技术进行完善融合并可进行总结提升的技术,确定成熟的技术路线,制定出技术操作规范,在科学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我国水产技术推广能力和水平。

  积极利用国外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促进我国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在进行国外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引进时,要事先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比较,并进行市场和生物入侵等风险预评估,引进国内需要和国际市场上畅销、经济社会效益大、无风险的良种,为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作出贡献。

  加强引进技术和品种的推广普及工作。为提高渔民采用国内外先进渔业技术的能力,首先要将引进的技术进行集成链接,形成系统实用的技术规范;其次是要对引进技术加以通俗化处理,要让渔民听得懂、用得上、靠得住、见效快;再次是要通过技术培训、田间学校、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电子网站、手机短信、通俗读物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扩大先进实用技术的影响面和采用率。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