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工厂”变“大舞台”
时间:2024-09-24 10:10:5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邢彬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坚持党建与产业融合、党建与企业发展融合、党建与农民就业融合、党建与社会服务融合的原则,充分整合土地、资金、市场等资源,以基层党组织领办“微工厂”方式,累计建成生产加工式、仓储物流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产业赋能式5类“微工厂”64个,吸引80个优质产业项目入驻,实现村级集体增收1000余万元,有效解决2000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集体、群众共富双赢。

  强产业促就业兴品牌

  “微工厂”托起大民生

  党建引领与组织协同。无棣县通过党组织引领和支持,各村庄和乡镇的组织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形成了“微工厂”建设的强大合力。党组织在“微工厂”建设中扮演了组织协调、政策支持、宣传引导等多重角色,带动了全体党员和村民的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这种组织协同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资金整合与多元化筹措。无棣县在支持“微工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为解决资金问题,采取了政府引导基金、银行贷款、社会捐助以及农民合作社资金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其中,政府引导基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县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微工厂”的发展。这些基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通过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调配和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为“微工厂”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帮助它们在初期阶段获得启动资金,并推动其快速发展。银行贷款是另一个重要的筹资方式,无棣县鼓励“微工厂”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社会捐助也是资金筹措的重要途径之一,无棣县积极宣传“微工厂”的意义和价值,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许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纷纷捐款,为“微工厂”提供了资金支持,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共同发展的意识。

  项目定制与精准对接。一是无棣县注重对当地资源禀赋的分析和评估。在项目引进之前,县级党组织会组织专业团队对当地的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包括土地利用、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情况,准确把握当地的优势产业和潜力发展方向,为后续的项目定制提供依据。二是针对不同的村庄和乡镇,无棣县进行项目的个性化定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当地的优势,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益。例如,对于农业资源丰富的村庄,可以推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交通便利的乡镇,可以引进物流仓储等相关项目。三是“微工厂”注重与当地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党组织积极联系当地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和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例如,“微工厂”可以与当地的农民合作社合作,利用农产品原材料进行加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种精准对接的做法不仅能够提高项目的竞争力,还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信息提供与畅通渠道。一是建立了健全的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县级政府通过搭建市场信息发布的平台,及时向“微工厂”提供市场需求、行业动态等信息,帮助“微工厂”了解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二是积极开展各类展销活动。县级政府组织和支持“微工厂”参加各类展览会、交易会等活动,提供展示和销售的机会。这些展销活动为“微工厂”搭建了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平台,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展销活动也促进了不同“微工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三是积极利用电商平台推广“微工厂”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微工厂”可以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同时,电商平台也为“微工厂”提供了便捷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的机会。

  稳增长助就业共发展

  激活乡村“动力源”

  资源盘活与闲置土地利用。在无棣县,通过“微工厂”的引进和整合,原本荒废的土地得以有效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些“微工厂”采用小规模、灵活多样的生产方式,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开展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农业科技推广等产业活动。通过“微工厂”的运营,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通过“微工厂”的运营,村集体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强了村集体的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这些收入可以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教育医疗支持等方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同时,“微工厂”的发展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农产品销售、文化娱乐活动、技能培训等,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就业机会增加。“微工厂”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通过在“微工厂”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工作,农民不仅能够就近就业,减少了外出打工的需求,还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农村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留乡创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村庄融合与协同发展。通过“微工厂”的引进和发展,不同村庄之间形成了以产业带动的“抱团发展”格局。村庄之间通过资源、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互补与协同,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村庄之间加强了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形成了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的延伸,提升了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已建成的领办“微工厂”中,有15个属于联建村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与环境改善。“微工厂”的发展壮大增强了村民自治意识和组织能力,推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庄内部形成了自治组织,通过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加强了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决策权力。同时,“微工厂”的发展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微工厂”还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