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将长期处于基础性产业的地位,农业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和支撑性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构筑了推动全面现代化进程的坚实基础,也是其核心要素与主要内容。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现实所需,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国情农情的必然选择。
农业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必须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几个特征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力点。
农业现代化满足巨大规模人口的多样化食物需求。满足多样化食物需求,是满足亿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中国是全球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2001-2023年,中国粮食进口量由1747.6万吨迅速提高到1.62亿吨,进口量与国内产量之比也由3.9%增长到23.3%。面对超大规模人口带来的食物需求压力,必须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和装备支撑,引入和应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如使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精准农业技术、智能灌溉系统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食物生产保障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长期应对粮食安全的挑战。
农业现代化助力实现共同富裕。2009-2023年,我国城乡收入倍差从3.11缩减至2.40,但收入绝对差距从11465元增至30130元,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的收入绝对数劣势仍在增强。面对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农业现代化通过增加科技和人才支持,引入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为农村发展和就业创造新视野,促进农村经济业态的多元化,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总体生活水平。农业现代化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重点和着力点。
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双赢。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均耕地资源和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2022年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3%,面对“先天”的水、土等农业资源匮乏,以及“后天”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导致耕地板结、水源富养化等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重大挑战,农业现代化通过应用绿色农机装备、绿色种植技术、精准农业、高效水资源管理等农业绿色科技手段,发展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绿色低碳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现状与挑战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达到了全新高度,为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奠定了深厚基础。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中国仅用全球9%的耕地资源和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生产从以往的粗放型要素驱动,逐渐转变为以科技创新和投入为主导的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水平持续上升,202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较2012年增长7%,与此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2012-2022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已由19808.6元/人增长到52412元/人,增长1.6倍。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但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谷物平均单产水平有待提高,美国等规模效率型国家和荷兰等特色集约型国家,其谷物平均单产均超8000公斤/公顷,而中国谷物平均单产仅超6000公斤/公顷。在劳均农业增加值上,中国也低于发达国家。此外,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也刻不容缓。
立足国内,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后,种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较低。二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化肥、农药等的施用强度远超国际公认的安全上限。三是农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劳均农业增加值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初级农产品、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力弱,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四是农业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业劳动力技能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倾向严重。五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虽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1年的3.13:1稳步下降到2023年的2.40:1,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中国的国情、农情和资源禀赋限制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而面向2050年中国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农业现代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全面筑牢粮食安全基础,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巩固和提升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水平,推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形成具有韧性的农产品贸易格局,有效防范重大公共事件和地缘政治冲突对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把牢粮食安全和强国复兴主动权。
加强农业科技、改革和人才的多重驱动,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动力与潜力。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高水平科技的自主创新。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突破束缚农业生产潜力提升的体制性障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构建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倡导并实践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双减增效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负担。提升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缓解耕地资源供求矛盾、人地矛盾问题。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完善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激发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动能,增强农业全产业链韧性。发掘农业多元价值,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鼓励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途径和空间,持续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朱雨晨、方向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源清,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