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5年,我作为中国农业部分管副部长,负责与联合国粮农三机构的合作交流工作。多年来,我经常参加他们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与活动,多次与其主要负责人一起研究工作、交流深入推动联合国粮农三机构成员国之间加强农业合作的意见。其中,谈及最多的内容,就是全球农业的“南南合作”。自农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机制与平台,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农业合作交流工作。
“南南合作”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南南合作”是指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主的联合国发展系统所倡导的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故称“南南合作”。随着形势的发展,技术合作已逐步发展为经济合作。“南南合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开展的相互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面对不平等的南北经济关系,实行联合自强,共同发展。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确定了南南合作磋商的原则,促进了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间实施资金和技术合作,因此被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是“南南合作”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其通过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南南合作”规定了合作的领域、内容、方式与指导原则。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发展系统把“南南合作”作为国际性技术合作的新领域,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组织实施,于1978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了首次“南南合作”会议,通过并发表《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纲领》,使“南南合作”成为由联合国直接领导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推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团结自救、合作自强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1982年、1983年和1989年先后在印度新德里、中国北京和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南南合作”会议,这三次会议是“南南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国际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对传统的多边发展合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技术合作将来的前景。随着市场和生产结构迅速全球化,加上对创设一个自由化国家贸易制度的日益重视,这样的大环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特别的挑战和机会。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加速了资本与技术在全球的流动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二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世界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全球经济区域化加速形成。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受其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游离于全球或区域经济之外,因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就成为新时期的客观需要。
基于这种需要,1995年5月,第九届联合国大会南南合作会议讨论并通过《南南合作新指南》,新指南强调指出,“南南合作”领域应该从技术合作扩大到经济技术的全面合作,特别要加强开发性投资、产品贸易、现代管理、宏观经济调控、减少污染、消除贫困、解决债务等方面的合作和援助,并为此增设了联合国信托基金,以便为“南南合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联合国“南南合作”工作领域的转变,在合作内涵和外延上有了重大的突破:一是在内容上从技术合作为主转向经济合作;二是在形式上从技术培训、技术考察,转向投资与技术开发,包括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管理机制等。《南南合作新指南》是面向21世纪推进“南南合作”的行动纲领。
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主要任务
“南南合作”涉及范围甚广,包括农业、卫生、医疗、能源、贸易、经济合作、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等。农业方面的“南南合作”特指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于1996年在世界“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提出的。
“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是粮农组织为帮助低收入缺粮国家解决饥饿与营养不良问题于1994年提出的一项重大倡议,主要针对低收入、粮食不足的国家,目标是通过国家粮食安全计划和区域粮食安全计划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粮食生产,减少年际间的生产波动,在环境可持续基础上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该计划由国家粮食安全计划、地区粮食安全计划以及“南南合作”三方面内容组成。国家粮食安全计划由国家主导,目的是让更多的当地居民摆脱饥饿,在该计划中粮农组织与接受国合作,寻找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方法,同时帮助受援国寻找愿意为其提供资金的援助国。地区粮食安全计划主要在地方经济共同体内进行,进一步加强临近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扩大国家粮食安全计划的作用范围。“南南合作”则是发展中国家间加强农业合作,特别是农业技术交流,其目的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农业“南南合作”的运作方式主要是通过在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协作关系,由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派遣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贫困国家,对其提供技术援助,直接指导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此外加强典型案例的推广,从而提高贫困国家的农业水平,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农业“南南合作”取得不少成就,现已出现很多成功案例,农业“南南合作”的实施将会帮助更多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我国在全球农业“南南合作”机制框架下发挥的作用
我国是最早参与农业“南南合作”的国家之一。自1996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20多个发展中国家派遣了30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成为派出人员最多的国家。2006年5月,中国政府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粮农组织第28届亚太区域大会上与粮农组织签署了《中国政府与粮农组织“关于建立南南合作战略联盟意向书”》,成为首个与粮农组织建立农业“南南合作”战略联盟合作关系的国家。
中国参与实施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项目对促进受援国的农业发展、解决当地粮食安全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发展中国家间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通过积极参与粮农组织的农业“南南合作”,中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国际机构的地位和发言权进一步增强,国际活动空间进一步拓宽,为中国农业“走出去”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项目进一步促进了受援国农业发展。一是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农业援助,帮助低收入缺粮国家解决了饥饿与营养不良问题,提高了当地粮食供给能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当地农民生活条件。二是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实施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辅助性农业投入品并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等农业合作活动,中方项目人员为受援国引进了大量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传授了价格低廉、简单实用和经济效益明显的实用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受援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三是改变了当地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中国援非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全球农业“南南合作”中勤奋工作,言传身教,为受援国农民传授的先进生产理念,带来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老百姓靠天吃饭的传统生活习惯。四是增强了受援国政府发展农业的信心。在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项目中,我国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的作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当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当地政府发展农业的信心,一些受援国政府希望能够长期与中国开展“南南合作”以促进其农业发展。
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项目对我国同样发挥着很大作用。首先,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我国农业援外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境外克服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与受援国政府、粮农组织和当地人民一起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农业活动,他们的勤劳、智慧、热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第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走出去”。农业“南南合作”项目示范点吸引了受援国众多农业官员和农民前来学习和观摩,并通过世界粮食日、当地农业博览会等活动机会,积极宣传合作项目,为推动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加强双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第三,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声望。我国参与的农业“南南合作”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扩大了我国在非洲地区乃至整个第三世界的影响力。第四,全球农业“南南合作”工作是我国领导人高级别访问之后重要的后继行动。通过签订农业“南南合作”协议,可进一步巩固高层互访取得的成果,增强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互信,同时还可增进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第五,全球农业“南南合作”工作提升了我国在粮农组织农业合作中的地位。我国利用粮农组织这个多边国际舞台,介绍了解决我国14亿人温饱、实现小康生活的成功经验,也宣传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释了中国政府对解决粮食问题和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立场和主张,加强了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关系,提升了我国在粮农组织的影响力。
我国参与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更多形式与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和粮农组织就我国向粮农组织捐赠的信托基金用于全球农业“南南合作”达成了共识。我国连续多次向粮农组织农业“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捐款,与粮农组织紧密合作,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一起努力,推动受援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我国也向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捐资,分别建立农业“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开展有各自特点的全球农业“南南合作”活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需要以更多形式的组织方式参与“南南合作”。
加强通过多边渠道开展全球农业“南南合作”,必须统筹考虑在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大框架下开展农业多边援助。除参与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外,我国还应积极参与全球性机构开展的粮食援助、削减贫困人口、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行动计划,利用和拓展更广阔的多边渠道开展农业“南南合作”。
丰富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我国可考虑在与粮农组织的对发展中国家农业援助合作中,采取技术资金和设备援助相结合、预算内资金(会费)和预算外资金(针对特别国家和项目)互相补充的灵活方式,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工作,以提高受援国农业生产力水平。
确定重点合作国家和区域。根据我国进行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总体目标,在援助和合作的重点地区布局上应坚持为我国全面参与全球农业治理工作服务的原则,坚持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原则,坚持与合作意向明确、政局稳定的国家合作的原则,突出重点,深入地推进全球农业“南南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粮食安全仍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政府在做好本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事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利用全球农业的“南南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农业优良动植物品种、先进实用组装配套技术,一机多能、复式作业的中小型农机装备和拥有丰富经验的农业专家技术人员队伍的优势,热情地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加强在农业领域的全面合作,以共同应对和解决粮食安全的危机与挑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