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第四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围绕这个话题,全国两会期间,各代表委员纷纷谈经验、提建议。
“我们村里一方面继续实施产业覆盖带动,保障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就业;另一方面用好公益性岗位,强化政策兜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陶营村党总支书记肖军说。
“包括纳雍县在内,毕节市有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繁重。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首先就是要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东来介绍,毕节市通过持续织密监测网格,紧盯“控辍保学”、重大疾病救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等重点,及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做到返贫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消除,这些经验做法都可以在防止返贫的工作中应用。
“一些家底比较薄的农村家庭,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一旦遭遇重大疾病、人身伤害或者涉及民事刑事案件,就有可能重新返贫。”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朝阳说,“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政策,同时要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安徽省委会主委陶仪声则建议,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更好的常态化帮扶。可以建立乡村振兴、民政部门定期会商机制,优化工作配合流程。在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后,整合村(社区)“两委”班子、社会救助协理员、村组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实现防止返贫监测工作网格与社会救助工作网格“二网合一”。
“持续增强临时救助可及性和时效性,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监测对象识别、帮扶和退出等环节,夯实帮扶基础;要落实主动发现机制,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长奇飞云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除了做好监测之外,还要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开发式帮扶。对有劳动力的监测对象,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促进稳定增收。”
“产业还得是产业。下庄村百姓以前只能种种地,现在特色产业、旅游,样样都做得很‘巴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切实感受到了产业带来的“好处”。
“绝壁合围,形似天坑”。曾经贫困的下庄村,从村口到村里落差达1000多米,以前仅靠绝壁上的一条小路出村。毛相林带领村里人开凿出山路,路通了,产业发展了,就业的人多了,村子也脱离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防止返贫要抓好产业这个重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土特产’,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把脱贫攻坚时期留下的财富继续运用好,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实实在在把产业提质增效搞上去,让更多的脱贫农民过上甜日子。”毛相林建议。
下庄村的旅游发展起来后,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了解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就回乡来经营旅游。还有人专门去县城学习烧烤、烹饪技术,让游客来了能吃到美味菜品,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产业旺了,就业多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信心就更足了。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党委书记郭正耀看来,做好防止返贫工作就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针对低收入家庭人员结构,分门别类制定帮扶措施,让每个低收入家庭有1名劳动力转移就业或就地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