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厅长(局长)张集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心和关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践中探索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推动山乡巨变、精彩蝶变。”
他认为,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要不断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要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围绕“富在农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三品一标”,实行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等机制,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蓝莓规模居全国第一,茶叶、猕猴桃、薏仁、太子参等规模全国前三,“石旮旯”里长出了“摇钱树”,“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特色农业成为“两江”上游的绿色屏障、工业化的绿色原料、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全省一产增加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一产增加值从2012年全国第22位跃升至2023年第14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收入万元以下的脱贫人口基本实现动态清零。
围绕“学在农家”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累计选派超14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70万个、高等教育学位60万个,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全省职校生规模近100万人,每年近30万毕业生就业带动家庭脱贫增收。实施“四乡人才”创业行动,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培育乡村产业“头雁”、高素质农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30余万人。去年组织1.8万名农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揭榜挂帅”,深入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技能。
围绕“乐在农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村BA”“村超”“村晚”火爆出圈。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反天价彩礼、反铺张浪费、反厚葬薄养,涌现出“合约食堂”“寨管家”等乡村治理新模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80%的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获评国家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村100个。
围绕“美在农家”打造农民美丽家园。坚持规划先行,持续推进村庄规划“一图一表一说明”,因地制宜推广“黔北民居”小青瓦、坡屋顶、穿斗枋、雕花窗、白粉墙、转角楼、三合院等特色风貌。加快补齐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8%,乡镇5G网络全覆盖,“万桥飞架”铺就“高速平原”,数据网络赋能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改厕、改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垃圾,分散化、小型化、生态化治理污水,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改造为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小公园,涌现出化屋村、花茂村、田家沟等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山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村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群众精神风貌实现历史性转变。”张集智说,“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贯彻党中央三农部署的贵州实践,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的有效载体。贵州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