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已经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强国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深入了解我国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情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带领研究团队创新开展全国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结果显示,我国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仅山东、广西、河北、河南、黑龙江、江苏、四川等7个省份得分高于65分,区域间、省际间发展水平不平衡。总体上看,生态低碳农业监测体系缺乏、技术支撑不足、参与主体单一且能动性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此,赵立欣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分区分类推动生态低碳农业发展。国家层面出台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纲领性文件,各省(区、市)细化实施方案。东部地区优先强化低碳技术、装备研发与集成示范,将“生态低碳+”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中部地区优先强化资源节约高效和种养循环,打通生态低碳农业全产业链。西部地区优先加大生态低碳农业建设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低碳红利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探索数字赋能,助推生态低碳农业监测体系和核算体系创建。出台《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办法》《生态低碳农业评价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健全生态低碳农业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方法。以生态低碳农业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和高标准农田为对象,加快构建稳产保供、资源利用、生态服务、低碳发展、经济发展“五位一体”的生态低碳农业监测体系,开展碳核算、农业农村生态、投入品减量、废弃物资源利用、三产融合发展等长期跟踪监测。立足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等平台和国家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网络,构建生态低碳农业专项监测数据库及平台,为科学评价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支持。
加大科技创新,加速农业发展向生态低碳转型。聚焦不同区域尺度、不同产业环节,开展生态低碳农业关键技术、装备和集成模式创新与示范。以生态低碳农业减排增汇技术协同、装备协同、模式协同和核算方法协同为导向,加快构建生态低碳种养循环全链条标准体系,创新农产品碳标识全流程管控标准、规范。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应用,推广低碳产品数字标签,实现生态低碳农产品供给、服务、认证和监管全程数据化,创新农产品碳标识为载体的农业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
完善政策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态低碳农业建设。建立生态低碳农业建设与发展补贴项目,探索生态低碳生产者补贴、生态低碳产品供给补贴等,直接支持生态低碳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低碳农业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推进生态低碳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区域性生态低碳农业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低碳农业技能宣传培训,扶持一批生态低碳农业第三方服务组织,支持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中小农户建立生态低碳农业发展联合体,带动广大中小农户参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