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浅浅摸青螺
时间:2024-05-09 09:01:3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刘峰 字号:【

  在田间劳作,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摸螺蛳。

  螺蛳,天性喜欢待在洁净的浅水处,静若处子,圆润光洁,仿佛一颗暗青色的螺旋状玉石,又宛如一粒不小心掉在官窑的青瓷;当它蠕动时,慢条斯理,像在水底渐渐缓行,腾起一小团淡黄色的泥雾,在田床上留下一线蜿蜒而美丽的细痕,如草蛇灰线,又似屋漏痕。

  只因它们的颜色大多为青色,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一个诗意又好听的名字——青螺。

  怎能不叫它是青的?乡野春时多雨,天色总是青阴阴地,“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连天空中富含氧离子、水分子的烟云也是青的,再瞧一山一水、一阡一陌、一沟一渠,皆为萋萋色,宛如一轴调和了花青与石绿、采用古老的湿画法濡染的水墨画卷。

  古诗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到了插秧季节,跟随大人们劳作,总会不时邂逅青螺,零零落落,宛如青玉雕琢的棋子撒在一块块水田里。当指尖或足底一不小心触碰它,能感受到它收缩螺盖时的悸动,霎时,一丝清凉滑腻之感,宛如一缕微弱的电流游遍全身。

  青螺喜群居,以田间小溪为最。中午收工,田野寂寂无人,在浅金色的日光作用下,溪头拢了一抹若有若无的淡淡紫烟。藏着水底的螺蛳纷纷爬到浅水处晒太阳,透过清凌凌的溪水,可以看见有的沾在鹅卵石底部,有的附在水草背面,有的潜藏在绿茸茸的苔藓丛中。阳光透过绿绸一般的水面,洒在一团团古青色的螺壳上,弥散着点点的幽光。

  有些螺蛳,悄悄顶开褐红的盖头,探出粉嫩的脑袋,伸着软绵绵、犹如天线般的一对小肉柱,正在忘情地享受日光浴。一遇到风吹草动,立即将头角缩进壳里,纹丝不动。一会儿,当察觉到没有什么危险,又悄悄探出头,将“天线”伸出。

  禁不住诱惑,我拎了柳篮,挽起裤子,蹑手蹑脚走下水埠,踩进小溪,兴奋地摸起螺蛳来。民间有句歇后语,“三个指头捉田螺——十拿九稳”,透过镜子一样的水面,朝着圆溜溜的螺蛳伸开手掌,一捏一个准,“咚——”,抛入篮子,有金石之声。有时,嫌摸不过瘾,干脆双掌齐下,一掬一大把,收获感满满。

  民谚云:“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装荤菜。”在清苦的乡村旧年,富含高蛋白和微量元素的青螺,可作荤菜,简直就是上苍赐予的一宝。在体能消耗极大的插秧时节,它正好补充营养。摸回的田螺,须养在清水缸里,放入几滴香油,让它们吐出体内的秽物。此时,螺蛳开始缓缓爬动,螺盖微微张合、静静吐纳。一周过后,秽物吐尽,清清爽爽,即可烹调。

  当黄昏收工归来,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守着红泥小火炉,烹一锅香喷喷的螺蛳。火光熊熊,浇上一勺金黄的菜籽油,烧至冒烟,“嗤啦——”,将螺蛳倾入锅里爆炒,添入辣椒、老姜、桂皮、花椒、八角、料酒,再添一瓢清水,慢慢而煮。渐渐地,锅里传来咕嘟咕嘟的呓语,油焖螺蛳的香气开始弥漫开来,惹得肚里的馋虫直打架。

  围着一锅热气腾腾、油光闪闪的螺蛳,邀两三知己,温一壶老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快意至极。食时,以舌尖顶住螺盖,轻轻一嘬,“哧溜——”,一缕香辣爽滑、紧实弹牙的人间至味渗在舌尖,令人陷入美味的沼泽中,不能自拔。微醺中,一天下来的疲惫烟消云散,正所谓“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那情味,足可留忆一生。

  恍惚间,多少年过去,我多想重温旧日时光,素手插青秧,摸螺青溪头,再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