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于对上海市四个特色典型示范村建设运营情况的调研
时间:2024-05-09 09:13:3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方志权 张晨 楼建丽 字号:【

  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自2018年以来,上海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积极探寻超大城市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目前已建成了五批共1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近期,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会同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增强示范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等问题,选取岑卜村、待泾村、月狮村、中联村四个示范村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现将这些典型案例予以刊发,以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借鉴与启发。

  自2018年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以来,已建成了五批共1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第六批28个示范村正在建设中,今年底将全部建成。在这一具有上海特色的乡村建设工作中,对已建成的示范村,如何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正在建设的示范村,如何做到与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民生兜底保障相结合,已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为更好地破解这些问题,近期,笔者会同上海社科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赴郊区开展专题调研,选取青浦区岑卜村、金山区待泾村和中联村、宝山区月狮村四个示范村进行“解剖麻雀”。通过调研,有三个深切体会:Data to Drag

  农民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经过6年的建设,示范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从第一批示范村每区各建1个,到后来各批次示范村自觉踊跃申报,目前已建在建的140个示范村,已占全市规划保留保护村总数(800个)的17.5%。通过示范村建设,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环境舒适、宜居宜业,农民群众也从一开始的懵懂观望,转变为如今的热情高涨,创建参与度达92.4%,较2019年提高了近六成。9个涉农区都涌现了一批示范村的典型,特别是在调研的四个示范村,村干部和村民对示范村建设交口称赞。从整体看,2023年第五批示范村建成后村民的满意度达98%,比前几批都有了明显提升。

  建设资金投入呈现多元化态势。随着示范村创建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也愈发高涨,建设资金投入也从最初以各级财政资金为主,转变为如今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的态势。据统计,第五批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首次出现社会资本12.2亿元超过财政资金11.1亿元的局面。特别是调研的三个示范村,待泾村社会资本投入达1.65亿元,是财政资金投入的2.26倍;月狮村聚焦农文旅体融合,社会资本投入达7000万元,高于财政投入;岑卜村携手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以社会资本撬动发展国潮文化产业。

  涌现了诸多乡村建设新理念。示范村创建过程中,各涉农区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上海乡村建设新理念。例如,岑卜村引入社会第三方经营主体,探索创新了“整村运营”的发展模式;待泾村在全市首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触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的“三变”活力;月狮村结合毗邻城区的地理优势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了都市里的村庄、村庄里的都市;中联村坚持以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了一条远郊地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之路,单位面积产值在全市各行政村中排名第一。

  通过对四个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示范村建与不建大不一样,建成后能否做到科学运营也大不一样。特别是对建设示范村旨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问题上,据典型调查,全市已建成的112个示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较非示范村高出9.6个百分点。总结成效亮点的同时,调研也发现了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补短,各类要素特别是土地要素资源要留在乡村,并充分利用好,同时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使示范村从着重建设更新的1.0版本,迈入激活造血功能的2.0版本。下阶段,要推动示范村向“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转变,从“盆景”向“风景”转变。对正在建设的示范村,要着力推动片区化发展,更加关注产业导入、风貌提升、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民生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对已经建成的示范村,要着力从乡村建设向乡村经营转变,更加注重科学运营,提升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示范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