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 聚力破解共建清洁家园难点
时间:2024-05-09 09:04:5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群众主体,实现常态化“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

  立机构 破解“上头热,下面冷”

  通过“党组织引领、理事会主抓、志愿者带头”,促进群众参与清洁行动。

  村“两委”引领。建强村“两委”班子,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两委”组织和统筹各方面力量,有力有效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理事会主抓。成立专门理事会,具体负责全村村庄清洁行动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包括组织发动群众、召开屋场会议、议定村规民约、日常检查督促等。

  志愿者带头。深入发动党员、组长、乡村能人、退休干部、村民代表等,以组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带头开展常态化的村庄清洁行动。

  目前,全县村村建有理事会,组组都有志愿队,志愿者队伍人员达到16.5万人,形成了纵向贯通乡村组,横向覆盖党政群的多元化志愿队伍体系。比如,伍市镇普祝村成立15支志愿队,理事会将志愿者全覆盖分派到划定的公共区域,效果十分明显。

  立新约 破解“政府干,群众看”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风尚,抓实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

  村规民约村民定。以屋场会、户主会、妇女会等方式组织开展“大讨论”,对村规民约开展“大体检”,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将“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筹资筹劳”等纳入新约。

  村规民约村民守。组织村民自发宣讲和讨论,引导村民了解村规民约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奖罚措施,组织村民签订公开承诺书,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理事会成员带头签字、带头承诺、带头遵守,强化“我制定、我知晓、我承诺、我执行”的守约践约意识。

  村规民约村民督。各村以组以片以屋场为单位,成立“监督小组”,对村民履约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对相关违约进行及时劝导制止,确保村规民约真正落地见效。

  通过立新规守新规,全县每年群众自发筹工筹劳达3.6万余人次,自筹环卫费4000多万元。比如,三市镇高和村近两年群众筹资380万元,打造秀美屋场7个,2023年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

  立标准 破解“有新村,无新貌”

  扫干净。抓好“门前三包”,对镇村公共区域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处理体系,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全县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100%。

  治污水。建立“化粪池管农户、人工湿地管屋场、污水处理厂管集镇”治理模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乡镇全覆盖,共新建农村厕所89594户、人工湿地16543个、污水处理厂29个。建立乡镇农膜、农药等废弃包装回收网点25个、回收率达83%以上。

  拆危旧。深化残垣断壁、废弃房、危险房和违建房等“四房”拆除和修缮,累计清理乱搭乱建、废旧广告、残垣断壁等38970多处;拆除违规牌匾(棚亭)5.3万个。

  摆整齐。发动和引导群众房前屋后农具杂物堆放整齐,房内物件收拾整洁,客厅收拾整洁、灶屋清理整洁、床铺折叠整洁、鞋子摆放整洁、衣物晾晒整洁。

  美庭院。积极发动群众利用房屋四周的空坪荒地,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等“三小园”2400多个,打造秀美屋场680多个,最美庭院6000多户。

  树新风。同步推进移风易俗,积极推进优良家风家规建设,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孝老爱亲、文明理事、勤俭节约等社会风尚成为社会主流,全县平均每年取消、简办各类婚丧喜庆事宜3358余例,农村农民面貌焕然一新,共打造省市县美丽示范镇村209个。梅仙镇三里村入选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并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立平台 破解“一时好,长效难”

  搭建志愿者协会平台。因势利导,以县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注册会员达到3.2万人,定期组织开展净滩净河、绿化美化、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志愿活动,有效带动全县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村庄清洁行动。

  建立“随手拍”监管平台。建立“随手拍”群众监督平台,发动和鼓励全县干部群众,监督环境卫生问题,共护清洁家园。理事会通过微信群将“随手拍”举报的问题,发送给相应责任主体,督促帮助尽快整改。目前,已接收到的22.4万个问题,已全部督促整改销号,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治大家督、即时改的良好状态。

  设立“积分奖”兑换超市。建立村民清洁行动日常积分制度,设立“积分奖”兑换超市。村民凭积分可以随时到村里“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截至目前,全县已为群众兑换价值达112万元的奖品。

  下一步,平江县将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突出群众主体,久久为功,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新画卷。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