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 推进乡村“五美”建设见实效
时间:2024-05-09 09:04:1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12字要求,聚焦“三清一改”,围绕“五美”(即庭院美、村庄美、环境美、田园美、家风美)目标,坚持靶向原则、农民主体、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改善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坚持靶向原则

  不断夯实“五美”建设基础

  强化规划引领。将村庄清洁作为村庄规划重点内容,通过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认可村庄规划,逐步改善村庄建设随意和无序现象。全县已完成“一图一表一说明”(一图即一张规划图,一表即一张项目表,一说明即一张说明书)编制167个,实现农村地区规划管控全覆盖。

  突出治理重点。把“五美”作为村庄清洁行动目标,以家庭为单位,重点治理杂物乱摆、畜禽乱跑,推动实现“庭院美”;以村民组为单位,重点治理车辆乱停、作物乱晒,推动实现“村庄美”;以自然村寨为单位,重点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推动实现“环境美”;以村民所承包土地和林地为对象,重点治理秸秆乱烧,推动实现“田园美”;以村民为对象,倡导孝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互帮互助,推动实现“家风美”。

  补齐设施短板。统筹农村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鼓励群众主动参与,补齐村庄清洁设施短板。全县累计新(改)建户厕14321户;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28座、农村污水处理站点160个;在215个行政村、917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投放各型号垃圾箱1998个、垃圾桶2758个、收集转运车辆66台,实现行政村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达99.4%。

  推行“门前三包”。在农村普遍推行“门前三包”制度,督促群众常态化开展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清扫,自觉绿化美化庭院,提升家庭人居环境。

  坚持群众参与

  不断突出“五美”建设主体

  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大喇叭、群众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增强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发动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维护村庄清洁,营造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2023年,全县累计开展宣传活动50余场次,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500余张(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

  强化移风易俗。制定县级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将村庄清洁行动主体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组织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志愿服务活动850余场次,促进群众自我约束。指导具备条件的村(社区)推广运用积分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按时兑现奖励,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强化党员带动。将“五美”建设与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做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

  开展志愿服务。以群众为主体,全县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80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场次,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到乡村“五美”共建中来。

  坚持多措并举

  不断拓宽“五美”建设形式

  开展文明创建。以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2023年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达95.24%、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91.91%,评选出“好家风”家庭800余户,健康文明生活蔚然成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人居环境治理、家风传承、文明培育等为主体,开展各类实践活动5000余场次,覆盖群众30万人次。

  用好公益岗位。将村庄清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起来,用活用好公益岗位,2023年共聘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员1871名,对通村通组路、连户路、小广场等公共区域定人定岗打扫环境卫生,确保村庄公共环境日常卫生有人扫、有人管。

  创新示范引领。在省、市两级6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和县级2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利用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宜居农房试点,不断完善村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以试点带动示范全县村容村貌改善。

  建立常态机制。运用1个集中治理日、1张工作任务表、1版治理工作图“三个一”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行动,重大节日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暨文明过节活动等。2023年累计开展村庄清洁集中治理活动200余次,覆盖全县26个乡镇(街道)。

  金沙县将认真落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相关工作部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