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农人”圆梦希望的田野
时间:2024-05-09 09:22:1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刊评论员 字号:【

  乡村呼唤人才,人才成就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在广袤乡村,一个显著的变化悄然出现: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人才进村入寨,他们拥有种养新手段、营销新思路,让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科技激发了新动能,扎根于田野大山的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新农人”。

  乡村不断涌现的“新农人”,如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引擎、强劲动力和强力支撑。作为“千万工程”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浙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提出了引育1000名“浙农英才”、1万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0万农创客、100万现代“新农人”,打造“1111”乡村人才矩阵的奋进目标。

  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的“新农人”,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粘合剂,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我们要集成多项政策、整合多元资金、推进多维举措,大力培育“新农人”,全力支持各路人才在广阔乡村大展其才、大显身手。

  充盈人才“蓄水池”。栽好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要着力把优势产业布局到乡村、把紧缺资源配置到乡村、把整体运营引入到乡村、把美丽风景根植到乡村、把暖心政策惠及到乡村,吸引各路人才投身乡村创业就业,成为现代“新农人”。要为“新农人”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营商环境,让他们来了就有房、来了就有钱、来了就有伴,让他们待得住、过得好、干得有劲儿。要扩大乡村人才战略储备,强化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撑,创设载体、畅通渠道、分类施策,全面推进科技、电商、旅游、艺术、经营、服务等各路人才投身乡村创业发展。

  搭建成长“快车道”。人才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育成的,需要用心用情孵化成长、浇灌成才。要持续推动涉农院校、学科、专业优化,探索建立农民大学、农民学院、农民学校、田间学堂等培训载体,大力开展适应农民就业创业需要的职业教育。要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农创园、科技小院等现代“新农人”创业孵化平台,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要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优化基层农技人员聘用、评价、考核制度体系,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打造创业“强磁场”。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等优势资源的青年人才,善于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为乡村业态创新提供无限可能。要鼓励和引导“新农人”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更为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要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要综合运用民俗文化、艺术创意、乡土美食多种形式,推动村庄品牌化、创意化发展,推广数字游民、创意茶咖、研学露营等乡村创业模式。

  用好政策“工具箱”。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营造适宜人才生长的政策环境,不仅能吸引人才,更能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动能。要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在金融、用地、用能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要打造乡村青年人才社区,建设乡村工位、乡村书房、乡村音乐馆等配套服务,让“新农人”在乡村住得安心。要健全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强乡村人才待遇保障,深化涉农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新农人”认定机制,定期选树推广先进典型。

  新时代乡村发展呼唤“新农人”、需要“新农人”、孕育“新农人”。我们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海纳百川聚英才,让乡村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人才集聚之地、创新潮涌之地、情怀激荡之地,让“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筑梦、逐梦、圆梦。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