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并将其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统筹任务之一。要素的流通如同人类有机体的血液循环一样,只有顺畅才能保证各项功能的有序进行,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有序驱动,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
人的有序顺畅流通是要素流动的首要任务
作为“人、地、钱”三个核心要素的第一个要素是人。因此,促进人的城镇化,进一步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促进要素流通的优先工作。比如福建省厦门市实行了“落户即享受”政策,取消了对农民工的户籍限制,到达厦门工作的人员只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即可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而湖北省武汉市取消了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户籍限制,让他们可以顺利就读当地的公立学校,享受与城市户籍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则实行“实际工作+实际居住”落户的户口迁移政策,实现省内(除西安市外)户口通迁。
要保障返乡农民的自由,让其“进可攻退可守”。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总体呈现流出状态。近十多年来,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带来了城市就业的变化;另一方面乡镇产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家乡发展也在呼唤人才,返乡创业成了近些年来的重要趋势。如面对返乡大潮,陕西省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对接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家政等用工紧缺行业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陕西全省将完成农民工培训20万人次,继续开展异地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社区工厂、乡村公益岗位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全年搬迁群众就业规模预计36.45万人。
土地要素的稳固是让农民无后顾之忧的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要素和人的要素是紧密结合的。应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保障农民通过流转、抵押、有偿退出等方式实现土地权益的货币化和资本化,增加财产性收入。河南省在2015年推出的《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中建议“全家或部分成员迁入城市、小城镇落户的,根据农民意愿,在一定时期内依法依规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收益权或使用权,其享有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权利。”重庆市在《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规定“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权益,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上述权益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前置条件,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上述权益。”
资本流通是促进要素流动的重要支撑
从金融资本体系建设来看,积极构建普惠性、多元化乡村金融体系,鼓励和支持乡镇信用社、农业保险、小额信贷等的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区域金融服务网点,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接地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资本载体和渠道来看,应有效利用农业产业项目引入工商资本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典型的做法是通过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吸引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地区投资兴业。这些项目涵盖了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旅游开发等多个领域,为城市资本提供了投资机会,也促进了城乡资本的自由流动。例如,贵州省台江县地区配合“一村一业”强产业行动,引进中草药保健品公司来该地投资,一方面通过给当地种植大户提供种苗来稳定中草药(如黄精)的生产和供应,另一方面把加工、包装、物流等厂房设施也建在村上,有力促进了商业资本和农业产业的结合。另外如湖北省安陆县引进多家蓝莓科技公司入驻,先后建设大棚基质蓝莓联农带农基地、地栽蓝莓示范基地、旅游酒店、研学基地、冷库、国防教育基地等项目,逐步形成集种植、采摘、加工、研学、康养等于一体的蓝莓产业链,将资本注入产业链延伸的同时还发挥了联农带农机制。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城乡资本流通。在城市周边地区设立,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基地、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等,吸引城市资本和技术向农村地区流动,推动城乡资本的融合和互动。如河南省延津市以“龙头引领+一体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企业主导型要素集聚模式聚集了48家大型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催生了近万名粮食经理人,形成了小麦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局面,年产值超153亿元。四川省崇州市产业园则致力于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的农业共营制,切实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形成共建共创的发展格局,共培育了2184名农业职业经理人、96家土地合作社,农户入社率达到92%,引进中化农业建立MAP服务总部,服务四川省10个市州36个县的85万亩粮油基地,带动就业创业人数达3.2万人。
县域是要素流通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县域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是在现实生活中最贴近老百姓经济、生活、教育和文化等活动的区域。县域经济一般以城镇为中心,以农业农村经济为主体,由一二三产业共同组成的复合系统。整合城乡资源和统筹城乡产业都需要有一个抓手,县域作为城乡经济社会联系的中间地带,具有统筹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突出作用。
要素资源在县域的平等自由流动将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对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如首批获得123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的重庆市垫江县通过广招引、重培育人才壮大电商从业人员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电商进村中获得成功。该县通过推动职教中心与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增设直播电商专业引进“城市人才”,也本土化定向培育农村基层干部锻炼“乡村人才”管理电商工作。而同样获得此殊荣的湖南省长沙县则创造性成立了县、镇(街)两级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服务联络站,发布《长沙县全力支持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十条政策》,有力地吸引和促进资本流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步伐。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