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乡村 兴农有我——福建“新农人”培育发展观察
时间:2024-11-06 00:54:5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牛震 字号:【

  新时代呼唤“新农人”,“新农人”绘就新农景。今年8月,福建省委农办印发《关于加快“新农人”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和引导更多“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本期关注“新农人”话题,看福建在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中,如何培育、引导“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一睹八闽大地上“新农人”乘风破浪、逐梦沃野的靓丽风采。

  在东山县南埔村,文创客化身“新村民”落户“谢谢里”新农人部落,将曾经凋敝的古厝改造为琴房、画室、手作工作室,带火乡村旅游,成为网红文化村;

  在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台青吴炳璋跨海而来,致力在村打造台青创基地,携手当地村民,以乡建乡创为抓手,传承乡村文化基因,打造融合发展样板;

  在屏南县前汾溪村,毛毕磊创办乡野艺校,以美育教育服务当地儿童和村民,发掘乡村特色,打造村庄IP,用艺术点亮乡村……

  筑梦乡村热土,田野播撒希望。八闽大地上,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选择躬身入局乡村,以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为广袤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就十分重视发挥农村人才的作用——为了改变当时闽东落后的思想观念,把农村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农民代表请到宁德地委行署做报告。这次报告会后来以《山鸡飞上凤凰台》为题刊发在《福建日报》头版,将改革创新的春风吹遍八闽农村。

  近年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鼓励、支持和引导更多“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日前,福建省委农办出台《关于加快“新农人”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创新方式方法引贤育能,力争每年新增“新农人”6万人以上,到2027年全省达60万人以上。

  “新农人”绘就新农景。如今在福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扎根乡村热土,投身于乡村全面振兴的事业,不但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且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了新生力量。

  立心为农

  激活源动能撬动生产力

  “我们农场的河田鸡是听着音乐长大的。”位于罗源县松山镇的农生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于国胤说。

  松山镇群山环绕,竹林茂密,空气清新。每到晨曦初露时分,于国胤在投食点取下腰间的小录音机,播放音乐,成群的河田鸡随着旋律涌到他身边,场面颇为壮观。

  大学毕业后,于国胤选择扎根农村一线,立志“要用农业新技术来重塑农民形象”。他与电商公司合作开展林下土鸡可视化可溯源订单化生态养殖,通过“互联网+农业”生态养殖模式,打出了口碑和市场。

  “新农人”敢于创新,勇于尝试,聚合在一起更是火花四溅。在于国胤的带领下,更多的青年选择回乡。他们合办合作社,将业务延伸至稻鱼种养和海鸭养殖等领域;开设淘宝直播平台,引导和帮助农户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租赁北山湾红树林旅游景区农产品展示中心,集中展销罗源县域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实现生产集聚化、规模化;将新开发的创业项目融入北山渔村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标准化稻渔种养生产与研学基地,推动“研学旅行”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共同富裕……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50名村民先后加入合作社,并积极参与民宿开发,农村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了生机,村里创业的机会也不断增多。

  空心村、老龄化,是多数乡村发展中的痛点。“新农人”的到来,激活了发展的源动力。屏南县前汾溪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明清古居错落有致,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交相辉映,却也面临着空心化的局面。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吴鸿珍回到家乡屏南后,决心要在这里建成美育基地。

  吴鸿珍邀请来了自己的导师,屏南县也积极支持,统筹资源。在吴鸿珍的推动下,中国美术学院与屏南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在前汾溪村建设美育基地的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校、地、企三方共建的文创基地诞生了。

  写生、采风、研学,往日静悄悄的山村渐渐喧闹了起来。如今,“前汾溪谷”每年都要承接50多批来自省内外高校、中小学的研学实践活动和4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考察、团建活动,接待近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百万。

  “如果想创业,不妨回家乡去看看,乡村正需要广大青年返乡贡献力量。”回望来时路,吴鸿珍感慨万千。

  乡村求贤若渴,福建也不拘一格降人才,内培、外引两条腿走路,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大显身手。

  因为“书记、县长请你回乡”几个字,曾长期从事汽车管理行业工作的伍杰祥,来到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开启了乡村创业之路。创业初期资金困难,通过寿宁县的“新农人”回归工程,当地政府帮助解决了资金、用地等问题。

  寿宁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为破解乡村缺人问题,寿宁县提出“新农人”回村工程,以产业发展推动“新农人”回村,以“新农人”回村带动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加快形成“土地有人种、农房有人住、乡村有人来”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随着寿宁“新农人”回村工程的稳步实施,越来越多的像伍杰祥这样的年轻人主动返乡就业创业。2023年,全县累计建设产业基地110多个,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0多家,吸引了3000余人返乡就业创业。

  活学善用

  头雁领航走稳共富之路

  “新农人”群体有头脑、有远见、有闯劲。近年来,福建强化政策要素保障,全方位用好“新农人”,引导和推动“新农人”群体积极参与乡村运营。

  在武平县朝阳村,作为“新农人”的村支书兰鹏辉小有名气。自2021年上任以来,兰鹏辉充分发挥自身多年电商工作经验优势,开通抖音号,用短视频宣传、记录村庄日常,以“直播+短视频+电商”形式销售村内特色农副产品。2022年,通过线上渠道,累计销售村内农副产品68万元,有效促进村民致富、村财增收。

  为充分发挥“新农人”作用,武平县建立“三培养三挂钩”机制,把优秀“新农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新农人”培养成村(社区)干部、把优秀干部中的“新农人”培养成主干,以乡镇(街道)领导挂钩联系“新农人”、村(社区)干部挂钩联系“新农人”、“新农人”挂钩联系农户的形式,让“新农人”成为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实现“新农人”由个人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

  为了帮助“新农人”组团发展,形成共同富裕合力,福建各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新农人”因地制宜建立“新农人部落”,将乡村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武平县的廖雪涵和20余名返乡入乡创业“新农人”共同组建了水墨阳民新农人部落,他们在相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盘活阳民村60多亩退养猪场,通过创新理念、先进技术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先后打造了龙河竹漂、五彩西红柿采摘、竹编研学、农特产品销售等特色项目,建成全市首个“以竹代塑”应用场景示范区,成功打造集食、宿、游、养、研为一体的农文旅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该部落接待乡村旅游、研学团队超3.5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余万元。

  为保障“新农人”项目发展用地需求,龙岩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支持采用“政企共建”“腾笼换鸟”“二次开发利用”等方式让闲置资产再生金。

  今年,福建省将各地的创新经验写入指导意见,鼓励“新农人”拓宽创业领域,通过参与村庄规划、建设、运营、管护,带动农民群众用双手建设美好家园;支持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推荐“新农人”作为村级后备力量,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新农人”按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

  培植沃土

  双向奔赴共聚振兴力量

  “新农人”要引得来、用得上,还得留得下、能创业、能成功,这需要“新农人”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为此,福建各地积极探索聚才留才举措,托起致富梦想。

  为精准帮扶和指导“新农人”,龙岩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农人”协会。协会成功申报了“红古田”区域公用品牌,覆盖516款具有龙岩特色的系列农产品。“新农人”通过抖音等平台推荐家乡品质山货,着力打造电商增收新渠道。

  近年来,龙岩市共设立14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2家乡村振兴服务基地,引进100多名外出人才与1300多名“新农人”合作运营,涌现了“百香果女王”王秀珍,“种粮标兵”梁永英等优秀“新农人”典型。

  做实人才“引育扶”,激活发展“新引擎”。如今,福建省将“新农人”纳入高层次人才范围,对“新农人”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经认定符合条件的“新农人”,按规定给予相应支持,并纳入人才引进政策奖励和住房补贴等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农人”参加职称评审和重点人才选拔培养。

  在项目资金落实方面,福建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在乡创业,对在校和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参加创业项目评选的获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通过加大补助力度,对选任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的“新农人”个人创办领办的经济实体给予不超过100万元支持,对符合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的项目给予补助50万元;通过优化金融服务,对返乡入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最高30万元的担保贴息贷款。

  在构建孵化成长平台方面,福建省支持各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民宿、文化创作、休闲康养、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