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 为留守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时间:2024-11-06 00:46:5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杨宗辉 字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康金第二小学,孩子们清脆的诵读声让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课堂上,孩子们态度端正、自信满满,课堂下,孩子们在校园里肆意奔跑,充满阳光。“这两年,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以及‘伴读妈妈’活动,孩子们的精神面貌越来越积极向上了,更爱上学了。”聊起孩子们如今的变化,康金第二小学校长常明充满了自豪。

  康金第二小学的变化是呼兰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呼兰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统筹推进,努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义务教育优先保障,聚焦突出问题,以“伴读妈妈”为抓手,助力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全面推动乡村教育提质增效。

  呼兰河畔,如今的乡村学校不仅是育人的摇篮,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这里的孩子们也变得愈发自立、自信、自强。

  能上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地处城乡接合部,50%以上的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呼兰区义务教育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我们的想法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任何一个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现在来看,我们全区各学校也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呼兰区教育局局长陶澎说。

  为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呼兰区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六大机制,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100%,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进入学校就读,赢得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可。

  在呼兰区,各学校也通过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等形式,建立动态档案,及时、准确地了解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脱贫户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落实好国家助学普惠政策,积极争取社会爱心社团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资助,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也能和普通孩子一样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我们家条件本身不太好。在孩子上学这块学校给减免了很多费用,还提供额外的餐费补助等,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谈起孩子的上学问题,家住康金镇季德村新城屯的脱贫户姚秀杰很是感激。今年36岁的姚秀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由于先天缺一个肺,身体一直不太好。家里老人也常年生病,疾病几乎拖垮了整个家。在政府教育资助和学校相关费用减免等帮助下,小儿子上小学一点也没耽误。“再穷不能穷教育。很感谢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姚秀杰说。

  “我们成立了长岭中心小学‘爱心志愿者团队’,从2018年到2023年,共为学校困难学生资助金额达8000余元,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48名。”呼兰区长岭中心小学校长宛明辉说。除了“爱心志愿者团队”,长岭中心小学还通过各种渠道为困难学生争取助学资金近10万元,各种生活、学习、体育用品5万余元。康金第二小学通过爱心人士、企业等资助了70多户的困难家庭,资助奖金总额已达4.7万余元,解决家庭困难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呼兰区教育局在2022年到2024年期间与妇联、社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积极沟通,为859名困难学生积极争取资金64.59万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困境,使孩子们安心求学。

  上好学——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日臻完善

  “把春天画在轮胎上,把希望埋在土里。”康金第二小学的校园里,“耕读田园”这块“轮胎上的专属农场”是如今孩子们课后最喜欢来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体验劳动的快乐与种植的乐趣。

  教师和学生利用废旧轮胎,在轮胎上尽情描绘,“搭建”农场,种下各种植物的种子。从翻土、挖坑、浇水、栽苗、培土到生长过程中实时记录再到最后的结果收获,孩子们在土地上留下了耕耘的汗水和足迹,不仅体验到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感受着劳动带来的无限乐趣。“从设计到种植、养护、采摘、收获,这之中有劳动教育,也会涉及美术、写作等教育,通过绿色种植这个小切口实现了教育的多学科融合。”常明介绍。

  在康金第二小学,室内体育馆、图书角、美术室、微机室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不仅如此,学生们的课后活动也丰富多彩。学校通过书香校园建设,美术、体育教学,校园艺术节活动,让学生们全面发展。在乒乓球活动室,专门为农村留守儿童开班,让他们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体验到上学的乐趣;在美术室,通过玩衍纸,学生们能进一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教育不是一个点,而是全方位发展。学生的成长不光在于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各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呼兰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张彦岐说。

  “让运动成为习惯,让健康成就人生”是长岭中心小学一直以来秉承的办学目标,如今学校里有足球社团、篮球社团、冰上运动社团等8个体育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们锻炼了体魄、收获了健康,磨炼了意志,绽放了气质。

  爱上学——“伴读妈妈”让孩子更爱上学

  “有了伴读妈妈后,我变得更自信了,更积极向上了”“伴读妈妈给了我很多帮助,不光带着我看书,也带着我看世界”……如今在康金第二小学,每个农村留守儿童与家庭经济困难儿童都有一个“伴读妈妈”,她们从陪读书做起,以温暖的陪伴弥补留守困难儿童缺失的亲情,以细心和耐心引导孩子的成长。

  为做好广大妇女和家庭可感可及的实事,今年2月以来,全国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带头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呼兰区想在前、做在前,2023年4月,区妇联依托康金中心校发起关爱留守、困境儿童读书行动,联合教育部门实施“伴读妈妈”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往往面临爱的缺失,如若不能给予及时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偏’。”在常明眼中,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为更好地对留守困境儿童给予关爱,康金第二小学决定从读书这个小切口入手。“反复讨论过后,大家一致觉得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仅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格。”常明说。

  “伴读妈妈”项目最开始在教师中招募志愿者,利用晨读、午读等课余时光,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的形式,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边读边讲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共读共讲、同听同看一本书,渐渐地,“伴读”的范围开始扩展,不仅仅局限于读书,更扩展到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志愿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从学校的老师,扩展到行政部门、社区工作者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

  “伴读带给孩子的变化是非常直观的。伴读之后,孩子们更乐观、更自信、更上进了,对上学也越来越喜欢了。”说起自己结对的几个孩子,“伴读妈妈”志愿服务队队长范兰香深有体会。范兰香的结对对象中有这样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常沉迷于手机游戏,成绩处于中下等,孩子的奶奶“操碎了心”。伴读结对后,范兰香主动跟他从游戏聊起,接着从读书入手,用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的方式陪他一起读书。在范兰香的带动下,孩子“扔掉”了手机,喜欢上了读书,成绩也随之提了上来,孩子奶奶总算“放下了心”。

  “伴读妈妈”给孩子们带来的远不止眼前的关爱与帮助,在呼兰区教育局副局长矫庆军看来,伴读是一种载体,承载的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伴读,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参与伴读的孩子们更具爱心,更加暖心,更有信心,长了智力,更长了志气。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像‘伴读妈妈’那样的人来回报社会。”通过发展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被有效阻断,而通过“伴读妈妈”,爱心正在实现代际传递。

  思想上解惑、学习上关心、生活中关爱,在乡村教育的广阔画布上,呼兰区正以爱之名,绘就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