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坚决扛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大使命,立足胶东乡村客观实际,积极探索“片区引领、梯次推进、全面提升”的乡村振兴烟台实践,推动乡村振兴“乘风起”。
规划先行
引领片区建设融合发展
健全乡村振兴规划牵引体系。烟台市建立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协调推进机制,逐年明确工作要点,规划滨海产业融合1条示范带,高效粮油、特色产业、都市农业3个发展区,烟台苹果、白羽肉鸡、生猪、海参等7大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指导各区市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工作思路。县级统筹编制市域镇村体系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市级总体规划框架内,重点围绕三产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出台具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将总体“路线图”转化为具体“施工图”。镇街根据市级技术规范,合理布局产业项目,开展特色村居建设。构建相关规划融合体系。编制综合交通、农村供水、生态环保、污染防治、文旅发展等一系列规划,实现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多规合一”,指导县镇在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时统筹考虑用地、道路、供水、供电、环保等因素,合理安排各类工程优先序,有效避免重复低效建设情况。
突出片区发展规划体系。以市区为核心,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根据沿路沿河沿海沿产业带发展思路,合理布局省市县3级、东南西北4带86个片区,平均每个片区覆盖村居8个。强化片区建设规划引领,逐个片区提前制定“一规划一方案”。侧重统筹乡村“五个振兴”,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卡实部门责任,实现相关部门政策资金形成叠加效应;侧重谋划重点项目,明确建设内容、完成时限、绩效标准。通过做好规划、方案,有效提升了片区建设的城乡融合度、规划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
产业为基
唱响乡村振兴富民旋律
龙头企业带动型。在片区创建时,围绕龙头企业选址布局探索“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订单农业”等模式,为片区内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经营“资金”、订单农业“订金”、就近就业“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带动增收致富,助力周边村居建设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现代农业引领型。整合片区内土地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标准产业园区,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业态,带动片区整体提升种植品质、打造特色品牌。莱山区院格庄街道“醉美葡园”片区以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培育苹果、葡萄新品种26个,建设苹果种植基地1万亩、特色酿酒葡萄品种2.6万亩,辐射带动片区周边建设精品葡萄园10万余亩。坚持科技引领赋能,投入研发资金1200余万元,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等院校联合创建产学研平台5个,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片区内培育科技加工企业9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6%,产值突破20亿元。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型。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片区强村富民重要抓手,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300余个,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入股,组成经营共同体提升创富能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进行现代化农业设施改造,引进高品质农业项目,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实行乡土人才分包管理,将流转改造土地规划成20~90亩不等的种植片区,公开发包给懂技术、善管理的乡土人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田间管理;实行统购、统防、统治、统管、统销模式,将出产农产品统一注册“大户庄园”商标,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农文旅融合发展型。烟台“山海岛泉河”地形地貌多姿多彩,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各种类型兼收并蓄,在黄海之滨、山水之畔匠心勾勒出一幅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加大投入
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急难愁盼,切实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烟台山地丘陵面积占比75%以上,平原地区仅1/5。在片区建设时,统筹协调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单位,行业政策资金重点倾斜,合理安排工程优先序,有效破解“路难通”“水难上”等基础设施问题。片区村庄道路全部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其中海阳市盘石店镇至朱吴镇25公里民俗旅游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持续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将单村打井入户模式升级为规模化水厂供水,成立县级公司统管村级供水服务,片区内村庄自来水覆盖率98%以上,饮水安全保障到位。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清洁取暖改造、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聚焦常态长效,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细化4类14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标准,指导镇村规范整治标准、提升整治成效。有序淘汰老旧垃圾方箱、非密封运输车辆,持续提升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水平。运用无人机、线上平台开展巡飞检查、在线反馈,有效减轻基层负担、卡实整治责任、提升整治效果,村均问题数量持续降低,杂物乱堆、私搭乱建情况大幅减少,卫生盲区死角基本清零,整治成果由村内为主向村边沿线拓展,从集中清理向长效保持转变。
聚焦民生保障,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师资共用、资源共享,年均2000余名教师参与城乡教师交流轮岗,片区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推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提档升级,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在线预约、双向转诊,通过乡聘村用等措施充实村医队伍,每年医护人员下沉服务超600人,片区内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村医生占比超半数,村级卫生室“15分钟服务圈”基本形成。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网,农村低保水平提升至872元/月,强化行业数据、镇村基层等渠道常态监测,及时开展救助帮扶,有效防止返贫致贫情况发生。
强化治理
涵养文明和谐乡风乡韵
强基固本,筑牢村级组织堡垒。做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选育管用”文章,将更多高学历中青年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每年对所有村级干部开展轮训,有效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开展党组织“跨村联建”,依托片区中心村、强村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组建合作社联合社、强村公司,带动联建村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提升联合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深化一线帮扶,各类片区至少安排1名第一书记结对。
网格精治,优化基层服务效能。将全市农村划分为6635个治理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4752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6781名,提供食药安全、农品销售、劳务信息等网格服务。健全镇村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以乡镇为中心建设“一站式”矛调中心,在镇街推行“民情日记”工作法,有效促进农村基层稳定安宁。正风树德,涵养胶东文明乡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常态化实施“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文化惠民工程,年均放映公益电影7万余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信用+”“清单制”赋能乡村治理,将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事项量化赋分,通过“红灰榜”等奖励引导广大农民向上向善。
智慧赋能,打造未来数字乡村。创新推出“镇街综合数据平台”,聚焦乡村产业、民生保障、补贴发放等重点领域,整合市县乡村四级数据15大类1300多万条,推进256项基层业务上网运行,大数据日均自动比对次数350万次,大幅减少基层数据手工筛查工作量,被国家数据局列入全国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成为城市治理领域唯一入选案例。
(作者系山东省烟台市委副秘书长、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