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样板的青岛实践
时间:2024-12-16 11:10:3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调研组 字号:【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沿海,是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近年来,青岛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当先锋、挑大梁,率先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引发了乡村建设理念、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系统性重塑与变革,贡献了青岛智慧与青岛方案。

  干在实处走在前

  凝聚勇立潮头的磅礴之势

  青岛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下简称“片区”)这个“小切口”入手,高位部署与推进,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了片区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强调“率”字,下好示范“先手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目标,以片区为单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片区引领,在打造齐鲁样板上作表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青岛如何先行?2022年初,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调研组,深入各区市摸底调研,提出片区化的发展思路:以6个左右相连相通、集中连片、人文相近、产业相融的村庄为单元,突破了原来以行政村为建设单位的瓶颈,探索了片区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互利的新模式,找准了乡村振兴的抓手,走在了打造齐鲁样板的前列,蹚出了一条乡土味、青岛韵、齐鲁风的青岛路径。

  ——先行先试,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作表率。坚持把片区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深化以强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集成”,10个市级片区累计承担9项国家级、16项省级改革试点,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实践路径,持续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丰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系,多渠道促进集体和农民双增收,把乡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活水。

  ——融合推进,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作表率。三年来,先后印发《青岛市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年青岛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2023年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重点任务》等文件,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9项重点任务,涵盖70项举措,推动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功能融合。

  突出“高”字,导好发展“重头戏”。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片区建设工作,高起点部署、高标准推动、高品质保障,推动片区建设走深走实。

  ——强化领导,高起点部署片区建设。市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农委全体会议等均对片区建设进行专题研究与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研推动,分管领导积极推进,各区市主要领导一线督导推进,分管领导下沉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强调,各区市要把片区建设摆到党委、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盯目标、倒排工期、干准干实。

  ——专班运作,高标准推动工作落实。市级明确片区建设工作由市委农办牵头推进;各区市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系统研究、统筹安排;镇(街道)负责具体实施,确保任务进度。同时,各区市分管领导任专班执行组长,依托专班机制,有效统筹了资源力量,全方位推动工作落实。

  ——压实责任,高品质保障建设质量。对片区建设任务实行“工程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管理,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和责任部门、责任人,压实责任。同时,采取调度通报、督查考核等亮晒比评形式,强力推进片区建设,确保建一个成一个。

  彰显“谋”字,布好规划“一张网”。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坚持规划先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指导片区建设,确保方向不偏、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切实有效。

  ——顶层设计把方向。坚持“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建设”,强化目标导向,出台意见,明确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程序、重点任务等,按照地区发展经济水平差异,规划市级片区10个,带动建设30多个区市级片区。

  ——创新理念谋大局。坚持“一盘棋”思想,通盘考虑片区整体布局、节点布置、时序部署,坚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协同推进,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一体实施,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推动形成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村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

  ——项目引领促落实。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和重点领域,各片区谋划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把投资总额、建设内容敲实,提前与区市财政、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对接,落实好资金、用地手续,确保项目启动建设时可实施、能落地、见实效。

  落实“干”字,打好保障“组合拳”。聚焦政策、资金、人才等,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为片区纾困,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政策文件指导。着力构建“1+2+N”的政策体系,即1个总体意见《关于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意见》,2个工作方案《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建设和资金奖补实施方案》《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评估验收方案》,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建设中应把握要点》《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导引》等一系列指导文件,确保片区建设方向不偏、目标不变。

  ——资金用地支持。财政资金上,市级片区按照平均每个1亿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区市通过引导国有平台公司、社会资本参与片区建设,每个片区投入不低于市级财政投入的2倍。市级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片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充分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合力,满足片区建设发展资金需求。用地支持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大对片区建设用地支持,每个片区3年给予50亩的用地指标。

  ——专家顾问参谋。成立市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的40名“三农”领域专家为片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定、重大事项决策、经验总结推广等提供智力支持。

  聚焦“评”字,跑好“赛马”竞速赛。强化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鲜明导向,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以体系定标准。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制定可考核、可量化的指标标准,按照《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评价细则》进行考核,相关评价结果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通报并作为年度资金奖补重要依据。

  ——以“赛马”强激励。在片区建设过程中,引入“赛马”机制,开展两次建设情况评估,对片区建设、产业项目、环境整治等打分,全方位晾晒比拼项目特色、建设变化等,结合实地专家评估,按照3:4:3的比例评定出三个等次,每个等次之间相差750万元。

  ——以督导抓落实。市农业农村局督导小组、各区市分管领导深入片区实地督导,及时督促解决问题。强化片区日常监管,从制度管理、过程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明确具体风险点,从严从紧抓好片区项目管理。

  围绕“共”字,奏响和美“最强音”。在片区建设过程中,突出共建、共享、共融,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绘制乡村治理和谐图,谱写和美乡村新篇章。

  ——产业共建增动力。明确要求市级片区主导产业比重达到片区产值的30%以上,至少培育或引进具有较强带动力的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比重达到50%以上。各片区根据辖村产业现状,把各村的资源、特色、产品联结进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以主导产业为引领,一批“股权清晰、利益共享”的共富公司、产业园区蓬勃兴起。

  ——资源共享释红利。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以连片“大规划”,推动要素“大整合”,实现片区“大发展”。有的将闲置土地资源流转、整合、盘活,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打造风格各异的民宿业态;有的发挥数字化优势,整合涵盖智慧党建、数字民生等方面数据资源,打造片区一张图服务。

  ——人文共融添活力。片区内各村庄地缘相邻、文化相同、习俗相近,为充分释放发展合力,始终贯穿“融”的理念,让简单的村庄相加变为深度的要素融合。通过党建联盟、组织优化等形式,推动党建引领融合发展,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深挖历史故事、奋斗故事等,汇聚乡风文明合力,弘扬和谐社会新风尚,激活片区农民奋发向上的力量。

  重点突破全盘活

  迈出全面振兴的坚实步伐

  从调研情况看,青岛市以片区为抓手,系统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协同促进强村富民,夯实了产业基础,美化了乡村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保障了民生福祉,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产业之基越筑越牢。各片区产业发展有新内涵,利益联结有新机制、产村融合有新突破、产业集群有新成长,乡村产业全面开花:在平度市印象大泽片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产值能达7.5亿元。正如大泽山镇党委书记钟杰所言,“小葡萄撬动整个片区的大发展”。在胶州市艾山片区,艾山泽丰等专业合作社带着村民们种植艾草,500余亩种植面积,10余种艾草产品,让农民年均增收1.2万元。近年来,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打造出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2条千亿元级集群产业链,油料、果蔬、饲料等8条百亿元级优势产业链,蓝莓、茶叶、葡萄等15条10亿元级特色产业链,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和城乡融合。

  ——乡村之景越绘越美。深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清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山水之间的田园风光,尽显生态之美。如今的西海岸杨家山里片区日渐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地,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祝增建说:“我们主打‘原山原水原生态,原汁原味原生活’,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湖水清澈见底、果林郁郁葱葱,金秋时节,莱西产芝湖片区内风景宜人、如诗如画。产芝湖片区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发展,挖掘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发展以“耕读渔樵”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以前的破旧村庄摇身一变成了人气景区。

  ——共富之路越蹚越宽。各片区不断探索强村富民有效路径,注重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化,壮大集体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把农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在平度向阳红片区,2600多个小西红柿设施栽培大棚,年产5万多吨、销售收入超8亿元。村支部书记鞠炳锦说:“我们不光自己发展,还带动周边村一起加入产业发展大军。小西红柿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大引擎。”如今在流清湾片区内,一栋栋望山见海的民宿每年吸引无数游客。“我家的房子早就拿出来做民宿了。以前家里靠打渔为生,现在光靠收房租,一年就好几万块呢!”说起如今的生活,西麦窑村的王素文满脸笑意。2023年,西麦窑村集体收入2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万元。莱西市七星河片区的凯盛浩丰育苗基地,是亚洲最大的智慧化育苗基地,为流转土地的农民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以上。2023年片区内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10.5%。

  ——文明之风越吹越劲。片区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庄面貌,更改变着农民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素养。他们创新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气质。西海岸新区画美达尼片区,以画为媒,成立“乡韵协会”,挖掘村庄史料,建设更新村史馆;推进德育乡村建设,盘活达尼村闲置门头房,引入积分超市,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议事角”、善治广场、文化舞台、运动公园等设施,搭建村民协商议事、文体活动平台,乡村内在气质不断提升。城阳区东毛西毛片区深挖动车历史故事、水库奋斗精神、柳腔传统曲艺、家风家训等本土文化,持续擦亮“在水之源、家和润美”的文化名片;积极开展“好婆媳”“好儿媳”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用榜样力量引领带动片区村民自觉做到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团结邻里,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乡村不光面子美,里子更实。

  透过现象看本质

  交出可鉴可推的高分答卷

  青岛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目标,以片区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真抓实干,实现了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乡风和,彰显了先行先试的表率担当,凝结了科学创新的思路打法,对其他地方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抓住关键要害实现新突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把握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其中找准切入口是关键。青岛一改传统的单个村庄发展思路,从片区化切入,选取地理、人文等相近的几个村庄抱团发展,既能够实现片区内村庄的资源共享,又能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统筹推进、全面振兴,还能够实现以强带弱,形成强大的辐射效果,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过去我们习惯于通过一个村一个村的打造来推动乡村振兴,有一定效果,但带动作用不明显,只是点上突出,没有形成面上的成就。”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谈到片区建设时说,“通过片区化打造,实现了资源要素的集聚与共享,各村之间抱团发展,乡村振兴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顶层设计时,既要立足于“大”,站在全局高度谋划、推动发展,又要找准“小”,突出精准视角,落子在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要害处。只有立足区域特色,把握阶段性特征,抓住关键性问题,找准发力点、着力点,才能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真抓实干成就新事业。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青岛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把加强领导作为搞好片区建设的关键,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委农办统筹全市片区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每年召开多次高规格现场观摩推进会,结合“赛马”机制与季度考核,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坚持真金白银投入,给钱给物给项目。各区市把片区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来抓,主要同志督导一线抓推进,分管领导下沉一线抓落实,推动形成大抓片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在推进片区建设时,不论是项目规划,还是项目推动,各级干部都走在前、作表率,等靠要少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强化高位推动,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只要坚持真抓实干,以踏实的作风谋发展、促发展,创新思路打法与务实举措,就一定能持续激发活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强调因地制宜彰显新特色。片区化发展,不是几个村庄的简单堆叠,而是深度的要素融合;各片区抓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个模子套到底,而是各美其美。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青岛结合资源禀赋条件,把片区化的目标具体为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的互融互促。各片区立足自身实际,差异化规划、特色化立项,强化特色产业标识。我们在调研中看到,有的片区主打山海文化,凭借海洋风情吸引八方来客,有的片区主打西红柿等文章,小西红柿串起大产业、释放新活力,还有的主打油画文章,诗情画意托起振兴梦。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充分结合本地的资源环境优势,在“特”上找准发力点,从产业、文化、环境上入手,打造为农民群众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地区特色,才能做到“与众不同”。当农村不再是千村一面时,才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才更能成为城里人的内心向往之地。

  ——突出农民主体激发新活力。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在片区建设过程中,青岛始终站稳农民立场,把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进即墨莲花田园片区的莲花心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有的坐在放映厅里看电视,有的在活动室里打乒乓球,还有的在书画室里写字作画。除了丰富的娱乐活动,老人们还能享受到远程医疗就诊、免费体检等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老有颐养的生活场景在这里已具雏形。青岛还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涉及片区重大决策、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让农民“唱主角”,其获得感成就感与日俱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切依靠群众,既是路线,也是理念,更是方法。乡村振兴,不仅是为了农民,更重要的在于让农民参与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中,让农民不当“旁观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

  (调研组成员:李永生、何晓霞、杨宗辉)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