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牢织稳巴渝“菜篮子”——访重庆双福农贸城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卫永生
时间:2024-10-24 10:29:3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王磊 孙小飞 字号:【

  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以下简称“农贸城”)是重庆市实施“菜篮子工程”和“民生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近年来,农贸城始终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农产品流通平台商”,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风险防控,市场交易稳步增长,自主经营不断突破,实现了农贸城的跨越式发展。

  近期,记者就保障食品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专访了农贸城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卫永生。

  记 者: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请简单介绍一下农贸城目前的发展情况。

  卫永生:农贸城于2014年正式投入运营,目前由重庆物流集团运营管理。市场总占地2455亩,主体商品交易区35万平方米,建有2.5万吨大型冻库一座,小型冻库300余个。汇聚蔬菜、水果、粮食、食用油、干货、副食、肉类、水产、蛋品、冻品、花卉等16个类别。市场内入驻经营户约5000余户,银行、超市、餐饮、检测中心、市场监管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和职能部门若干,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

  2018年至今,农贸城每年的交易量及交易额均呈两位数增长。今年1-8月,市场交易量达到308万吨,交易额282亿元。农产品销售辐射面积大,服务人口达到6000多万人。

  近年来,农贸城先后荣获“全国百强商品市场”“重庆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同时被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确定为定点配套市场及全国农产品批发骨干市场。

  记 者:据了解,农贸城在2014年正式投入运营后经历了几年的培育期,在此期间因为培育商户、业态不全等种种原因,市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8年集团委派您到农贸城工作后经营状况才开始逐年好转。请问您来到农贸城后都开展了哪些工作让农贸城实现扭亏为盈?

  卫永生:确实,农贸城建成的头几年,为吸引商户入驻,市场推出了租金优惠、政策补贴等种种措施,投入资金较大,再加上经营品类不齐全等原因,市场运营状况不佳。2018年重庆交运集团委派我到农贸城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创新扭转市场经营状况。到任后,我把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任务,带领党委班子落实国企改革举措,提高国企活力效率,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企,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是多措并举创新市场业态。党委班子成员多方深入考察调研,立足市场发展形势,分析优劣势对比,以延伸产业链为抓手,加强配送业务终端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拓展线上销售平台,实现“双福到家”自营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创新推行“临时月租”、新增花鸟市场、培育白条猪交易市场等,市场业态更加丰富、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市场基本满足“一站式”采购需求。

  二是多管齐下实现提质增效。近几年我们确立了“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双提目标。在“提档升级”方面,我们以为客商营造良好交易环境,满足客商经营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划行规市、增设冻库、改扩建大棚、设置配送专区等,不断改善市场服务环境,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在“提质增效”方面,我们积极对接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打造东盟农产品分拨中心,东盟进口水果比例占全重庆70%以上;积极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渝农批市场联盟开展业务对接,广泛吸纳四川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交易,2023年,协同推动四川水果进场16万吨、蔬菜进场47万吨,达到市场蔬菜水果进场量的15%;启动车辆入场收费,优化水电表配置,挖潜堵漏两不误。

  统计数据最有说服力,2019年农贸城的交易额为357.14亿元,交易量416.11万吨;2023年交易额为423.1亿元,交易量为458万吨,达到历史新高,稳住了经济运行基本面,有效保证了全市农产品的市场供应。

  记 者:食品安全是长期的社会热点话题,农批市场承担着流通过程中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的社会责任,农贸城如何确保进入到市场的农产品都是安全的?

  卫永生:作为重庆市实施的“菜篮子工程”和“民生工程”,农贸城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市场的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严把食品安全“入口关”。推出食用农产品入场实行预登记制度。凡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均要提前进行预登记,使市场管理人员可清楚掌握产品具体来源;同时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年农产品检测量达10万批次,凡不合格的禁止入场销售;严格落实农产品入场查验,除食用农产品外其他农产品入场,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向经销商索要产品合格证明材料,凡涉及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禁止入场。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市场专门设置了食安办,委任食品安全总监1人,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50人,并建立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150平方米,设专职检测人员8人,综合检测设备3套。此外,我们还把农贸城分成5个网格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每个网格设置网格长和网格员。目前农贸城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方案20余个。

  三是严格食品安全管理。严格经销商资质管理,同步对2372户经营户建立了食品安全档案,凡未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等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一律不允许从事食品经营活动;严格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在食用农产品销售前端通过预登记系统准确掌握食用农产品来源,在市场流通环节通过印制“一单通”销售凭证准确记录销售方和采购方信息,最终实现食用农产品的追溯管理;严格秤支(计量)管理,对市场3200把秤支登记造册,每年集中报管理部门进行检定,在水产、水果等重点区域还设置了公平秤11把,供消费者复核使用;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农贸城创新了“黄牌”警告制度,对不诚信经营、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经销商通过在门口张贴警告牌的方式告知所有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

  记 者:近些年,农贸城建立了“双福到家”自营平台,还在农产品直播电商领域逐步发力。请简单介绍一下市场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投入效果如何,对市场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卫永生:现在时代发展特别快,尤其是线上贸易、社区团购等新型交易方式发展加速,农贸城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尝试。

  首先,尝试组建自有力量在线上主流平台进行直播、矩阵等新型销售模式进行农产品销售,主动与时代接轨,将线下农产品带到线上,实现市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

  其次,我们一方面筹建了电商园,现已完成施工,即将开业,该园区的投用将大幅提升农贸城电商相关从业者的工作软硬件配套条件,为其迭代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双福到家”自营平台,开展“双福到家”团购项目,利用企业与市场的独特优势,推进每日生鲜产品达企业、社区团购业务,效果显著。2023年通过平台发出快递单量200余万,输出货物8000余吨。

  后续,我们还将对市场电商客商、渠道资源进行集约、帮扶,通过前期对线上不断尝试所积累的相关储备,希望整合市场整体电商力量,市场方将作为他们强有力的后盾,给予平台建设、产品配套、渠道共享等多方面的支持,让双福农产品电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记 者:作为一家国企,农贸城是如何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的,特别是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卫永生:近年来,农贸城根据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按照重庆市的工作要求,切实强化国有企业帮扶责任。

  一是企业帮扶成效明显。通过组织经营大户到困难乡镇进行走访对接,大力推动农商互联、产销对接,对开州区大进镇长城村、城口县东安镇鲜花村开展产销、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对接,签订魔芋等农产品保底价收购合作协议,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当地农产品走出来。合作土地7000亩,全年帮助农户每亩年增收5000余元。

  二是发挥优势,做好延伸服务。针对重庆市重点的18个区县,大力开展蔬菜、水果、水产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引导当地调整种植结构,改变当地农业种植规模小、信息封闭、知识陈旧、销售模式落后的现象,并帮助当地建立起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结合市场自身特点,在蔬菜市场、水果市场内设置专销点,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实效。

  记 者:作为重庆物流集团下属企业,农贸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集团强有力的支持,在这方面农贸城是如何实现与集团协同发展的?

  卫永生:2019年以来,农贸城按照原重庆交运集团融合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物流与商贸融合发展工作,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是积极引进物流公司,拓宽进向物流渠道。2019年,农贸城主动搭桥,牵线物流公司与客商间的合作,引进泰瑞物流等公司与客商对接,通过对物流车辆改装等方式满足客商物流需求,到云南、贵州等地为客商提供进向物流服务。

  二是提供物流场地,合作开展干线物流配送。为促进物流与农产品配送的融合发展,农贸城2019年与公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双福公司出地,公运公司提供物流服务,在市场建成了双福同城配送中心。同城配送中心以大力发展特色冷链配送车队为核心,持续开发冷链业务,打造特色冷链配送示范车队。同时持续发展双福城市配送公交货运班车,整合农贸城零散类物流货运资源,化零为整,为客户提供多方式物流运输服务,节约客户物流配送成本,实现市场商户与双福共配中心的互利互赢。同城配送公交货运班车自运营以来通过高品质服务收获了客户的广泛好评,现在每日保持5个固定城配班线班车。

  三是加大与站场合作,建设农贸城水果直供店。2019年,农贸城与集团内部资源融合,先后在四公里交通枢纽站、万州北站、城口汽车站建立了3家双福国际农贸城水果直供店,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记 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您认为接下来农贸城的转型重点在哪儿?

  卫永生:未来一段时间,农贸城的发展重点还是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打造上。

  一是构建流通网络体系。构建以农贸城为核心,以区县二级批发市场(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为支撑,以农贸市场及终端门店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二是打造智慧农贸平台。以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通,集“电子交易、产品溯源、电子商务、市场信息管理、数据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农贸平台。我们已着手智慧农贸平台二期系统的开发建设。

  三是构筑新型产业链。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借助“南向通道”资源,打造集水产品和水果交易、冷链仓储、分拨配送、展示分销、美食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商贸综合体,并配备建设相应软硬件系统,在平台基础上实现农产品全程产地到消费者的冷链物流运输、全程质量追溯、大宗产品的季节性调配、区域集采供应等主要功能,构筑“互联网+批发市场+线下体验”的新型产业链。

  四是加快农商互联,实施产地对接。引导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从松散、短期、易变向紧密、长期、稳定转变,积极与产地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战略合作(保供)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全面提升农贸城带动力。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