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统领,坚持规划先行、农民主体、高位推动,着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打造具有桂风壮韵的“富春山居图”。
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发挥引领作用。树立“先规划、后发展”理念,分类推进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规划编制,不下达任务指标和完成时限,不盲目追求规划编制“全覆盖”,目前累计完成6300多个村庄规划编制,占村庄数量的60%左右。一是明确发展定位。按照乡村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立足发展实际,分类型、差异化、特色化编制实用型村庄规划。条件较好的村庄,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建成全面发展的精品村;条件一般的村庄,着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补齐发展短板。二是注重“两个结合”。一方面,注重专业队伍与“土专家”相结合。我们邀请知名设计团队领衔规划设计,同时遴选熟悉情况的当地人一同参与,率先成立由农民全程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的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规划团队长期驻村与群众沟通交流,把设计还给农民,编出的规划接地气、顺民意,群众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另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和创新发展相结合,既修旧如旧还原乡村本色,又与时俱进彰显发展驱动。如编制平陆运河沿线村庄规划过程中,不仅注重保护利用大芦古村、聚龙山古宅、茅尾海渔村等特色村落,同时挖掘江海航运文化、岭南广府文化内涵,让村庄不仅具有历史韵味,也更加宜居宜业。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每年自治区统筹安排2亿元左右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10亿元资金支持建设1.5万余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缓解乡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印发《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若干措施》,从7个方面提出19条措施,着力解决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保障不足、农村产业发展用地难等问题。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释放发展动能。深入了解农民所盼所需,以此确定乡村建设的具体项目、实施方式和管护模式。一是项目谋划注重“自下而上”。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由村民理事会提出项目需求,经全体村民会议或户主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再提交乡镇政府审核,最后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成熟度等条件遴选确定项目。二是项目实施注重群众参与。建立竞争性筛选安排项目机制,推广“群众自筹、自主建设、自我管理、政府奖补”的“三自一补”模式,优先支持群众配合度高、主动让地、投工投劳的项目。桂林市六漫村就地取材,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鼓励村民自主建设家庭院落、闲置农房发展庭院经济,2023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户均增收8000余元,最多一户实现增收5万余元。三是项目管护注重降低成本。首创“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的农村黑灰污水处理模式,在基本不增加建设成本的前提下,降低黑灰水处理设施运维成本,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产生电费,年均运维费用仅需1000元左右,极大减轻基层财政和农户的经济负担。
坚持高位部署推动,强化组织保障。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制定标准。出台《广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体建设指引(试行)》等文件,编制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确定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二是建立机制。健全区、市、县三级乡村建设专责小组机制,强化议事协调职能,健全上下衔接、同轴共转的闭环工作责任体系。三是推动落实。通过定期调度、下沉服务、共同会商等方式,分析研判问题、推进解决困难,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