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下称连山)地处粤西北,山地众多,耕地稀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如何有效实现乡村振兴,一直是连山长期思索的课题。近年来,连山以石坪村为切入点,开展了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资源活化改革探索,通过“五个三”模式,即党建引领,县镇村3级书记齐抓落实;活化30栋闲置民居、300亩耕地;培训启用30名本地村民管家;将农民自有资金、农村集体资金、企业资金等3金统筹融合利用,高效推进“三块地”活化改革探索项目,实现乡村建设全面提质、联农带农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2.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元。
党建引领
推动“三地活化”项目开展
一方面,健全由县委书记抓统筹、镇委书记抓协调、村委书记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县委书记召开“三块地”活化三级书记专题会议,镇村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让农村党员在项目推进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回应并妥善解决村民诉求及各类问题90多个。另一方面,党员带头配合开展乡村建设,石坪村村主任陈福海积极响应项目建设,配合实施企业在租赁的田地种植水稻、打造梯田景观,冬闲时种植观赏类植物优化田园风光。在他的带动下,种植大户胡海清等一批群众积极参与其中,成功打造石坪村周边超过500亩的美丽田园风貌。
建设平台
优化政村企合作联动机制
由镇、村、国企或专业经营机构共同组建平台,按政策程序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手里,村经济组织以流转整合管理费等有偿方式,统一租赁给民企或国企开发运营,投资经营团队无需直接与村民洽谈及签订协议,减少了企业与农户群众协商的成本。目前,石坪村已完成田地300亩、宅基地30栋的租赁工作。投资企业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采用“ECPO”(工程施工设计+采购+施工+维护)模式,对“三块地”进行前期规划、项目建设、开发运营、后期维护,计划投资3000万元,目前由一批老房子改造的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咖啡屋、公共餐厅、样板民宿等开始接待游客。
民族化生活化
缔造乡村文旅风情
一方面,把民族特色文化、传统非遗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布局中,把瑶族婚礼、壮族铜鼓、瑶族小长鼓舞等绘成墙画装饰旧民居,建成“文化长廊壁画”;在游客接待中心、餐厅、民宿房间等悬挂壮锦瑶绣用以装饰,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村民、企业员工身着民族服装,并为游客提供民族服装租赁服务,在“牛王诞”“七月香”“盘王节”等传统少数民族节日,组织群众、游客跳竹竿舞、小长鼓舞,举行篝火晚会等活动,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认同。另一方面,结合本地自然人文和生活资源对石坪村整体规划,在保留闲置旧民居原有的泥砖结构基础上,进行内部环境修整改造,提升旧居舒适度,打造民宿餐厅,把房前屋后的菜园、鱼塘打造成村中公园、荷花池等,并对周边田园及环村水系进行整村打造、连片种植,建成梯田花园,当前石坪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点”。
立足乡村振兴
强化联农带农助农惠农
一是强化政府职能,由县委统筹,凝聚各方力量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县农业农村局将石坪村列入美丽乡村特色村、生态村建设计划全面开展建设,县交通局抓好村主干道拓宽和黑底化,县供电局已完成项目一期93千瓦用电增压建设保障用电需求等等,切实解决石坪村发展的基础设施等需求。二是强化联农带农,村民、村集体通过出租闲置民居、耕地可获得稳定的租赁收入,此外村民还可通过参加工程建设、被培养成民宿管家等获得工资收入,通过出售特色农副产品增加收入,或按企业指引统一耕种获得收益,2022年旧民居、田地等租金总计超过11.8万元,改造建设工程为务工村民带来每天100~500元不等的收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