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推行园村共建聚力 打造共富“金叶子”
时间:2024-01-24 09:10:0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素有“日本茶道之源、茶圣著经之地”美誉,是浙江茶叶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余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千万工程”为引领,聚焦园村共建,创新构建山城协作、乡村经营、未来乡村、联农共富四大机制,将“绿叶子”点成带农增收的“金叶子”,探索出一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机制活园带动城乡共富的余杭路径。2022年,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达59.46亿元,园内农民可支配收入达6.68万元,带动3.9万人增收致富。

  持续深化山城协作

  建立杭州未来科技城与园内山区五镇“1+5”山城协作机制,出台农货进城、产业落镇、人才上山、科技兴农、资金下海等十大政策举措,推动人才、科技、资本等资源要素入园兴村。

  引培乡村振兴人才“领头雁”。出台“三农人才新政十条”,选拔农业技能人才,培育“土专家”,培训50岁以下青年茶农3000人。依托职业技能大赛,率先开展技能人才认定。遴选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三农人才,将其纳入区级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范围。与中央农广校合作,共建未来农民学堂。利用钉钉培训、抖音直播等渠道,开展“一带多”专家培训指导,实现“培育+指导+宣传”多向延伸。目前,园内已成立15个专家指导小组,开展1300余次指导活动。

  实施数字技术入园协作行动。建成33个物联网站点、35个气象监测站,实现5G网络乡镇全覆盖,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建设智慧产业新平台,上线“禹上径山茶”产业大脑,首次创新绘制茶叶领域三维实景图,实现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业务全闭环、服务全集成、一码全贯通。深化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建设“网上农博”余杭馆,实施“春播”电商计划,推动农村电商集群发展。园内共有电商企业100余家,其中年销售额超500万的达10家,超5000万的达4家。

  创新三农金融供给。建立政企银担多方联动机制,出台“强村兴业富农三十条”,建立5亿规模乡村产业基金,制定贷款贴息办法。创新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险、民宿收入综合险等地方特色险种,2022年,园内农业保险深度达1.61%、密度达792.84元/人。支持鼓励信贷、保险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2022年园内金融机构贷款投入达81.03亿元、增长20.8%。

  实施乡村点亮行动

  以村庄经营为突破口,依托市场化手段,盘活村庄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乡村的产业点亮、人气点亮,激活乡村美丽经济内生活力。

  实施“乡村CEO”培养计划。开启全国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目前园内已有农村职业经理人12名,累计接洽引入项目20余个,吸引资金近1亿元。落实五险一金、节假日福利、医院健康体检、安家从业补贴等待遇,解决入园人才后顾之忧。支持“乡村CEO”团队运营,年终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给予10万~20万元经费补助。

  探索村级闲置资产盘活路径。全面梳理闲置可利用空间,将闲置厂房、农房等存量资源“上图入库”,统一纳入全区招商平台。推动低效产业空间腾笼换鸟,引进科技农业、智慧文旅、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乡创企业,落户产业项目152个、总投资超过6.5亿元。依托乡村科创园,引进乡创企业60余家。鼓励村集体与村民以资源要素折股参与经营,获取租金、股金、薪金“三金”收入,入股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34%。

  发展“地瓜经济”。成立“千村运营公司”,组建村庄运营企业生态圈,构建村庄运营体系,对外输出“运营体系+数字化系统+共享资源”运营模式,与全国各地对接项目共45个,完成整村运营签约项目12个。加大项目建设、税收优惠等支持力度,建立优质高效的总部企业服务机制,引导企业在园内设立区域总部,共引进农业总部企业10余家,培育本土总部企业20余家。塑强“禹上田园+”母子品牌体系,搭建“径山茶”“禹上稻乡”等子品牌展示平台,创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件,国家驰名商标、证明(集体)商标3件。

  探索建设和美乡村

  以乡村建设为抓手,做优乡村景观风貌,强化人文内涵展现,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发展乡村新型产业,打造产村融合的和美乡村。

  全域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提升。建立涵盖城市、农村、公路、河道四大区域“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实行“六个一”管理,即建立一个部门统筹的管理体制、成立属地一条线分管的专职机构、制定一整套环卫行业管理制度、整合专项资金“一本账”、建设一个智慧环卫监管平台、健全一套环卫一体化监管体系。对全区供水、雨水、污水系统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监管、运维“五位一体”管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实现现场与水质水量的在线监控,目前余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已达100%。

  创建“十不十宜”美丽乡村。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十不十宜”管理规定》,明确十方面负面清单。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通过美丽乡村示范区(县)、示范镇街、精品村和美丽庭院示范户“四级联创”,建成86个区级精品村,实现规划保留建制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全覆盖;开展美丽乡村全域环境扩面提升行动,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村级全覆盖向组级全覆盖推进。截至目前,实施了720个组美丽乡村扩面提升项目建设。实施美丽乡村提升1510示范创建行动,建成大径山美丽乡村核心样板区,西部访茶寻幽线、良渚文化风情线等精品游线和6个示范村。

  打造产村融合未来乡村。在全市率先开展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要求,计划到2025年打造10条未来乡村示范带和60个未来乡村示范村。将产业发展作为未来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打破村庄地域边界,构建村庄联合体。实施数智农业“百村共兴”、美丽乡村“百村共美”、强村富民“百村共富”、文明和谐“百村共善”、城乡融合“百村共享”的五个“百村”工程,建设“和美余乡”。

  健全联农共富机制

  打造“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共富新模式,培育孵化“共富工坊”矩阵,助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富裕新动力”,以点带面实现产业增效、村民增收、集体增富。

  健全产业带农机制。出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充分就业和便利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打造家门口“1小时”就业圈,园内近2万名农民直接从事茶业相关产业。支持物流、农产品电商、民宿、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发展,出台园内就业交通补贴优惠政策,增加近6000余个岗位。推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品牌共享增值增收带农模式,放大“径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开发茶文化IP,2022年径山茶品牌价值达27.34亿元。

  构建“1+1+N”共富联合体。建设“1个国有公司+1个协会+N个经营主体”共富联合体,开展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工程,推进产业共兴,实现区域联动。成立杭州径山茶发展公司,推行国有公司规模经营模式,探索建设国企主导、农户参与、利益共享的规模化经营带动共同富裕的新试点。对径山茶从生产到销售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推行统一行业监管、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基地认定、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标识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的“六统一”管理模式。

  搭建共富工坊富民平台。引导茶农、高校毕业生等主体与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建立“1+X”的利益联结形式,建设“三个共富共同体”(产销共同体、植保共同体、创业共同体),推动茶产业上下游联动,把茶农镶在共富链上。启动“五名”(名师、名品、名校、名基地、名企)共建工程,拓展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空间,开展工坊直播带货、“三新示范”推广,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联动结对帮扶,实行动态管理,加大生活补助力度,完善医疗保险、就学费用、就业指导等方面政府补贴并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低收入农户就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