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耕备耕期间,为保障春耕生产,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江西省农业农村部门提早谋划,强力部署农资打假工作,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迅速开展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行为,突出整治农资“忽悠团”和网络违法销售种子问题,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全力护航春耕生产。
部门联动出成效
重拳出击聚合力
营造齐抓共管格局。江西省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发挥农资打假牵头部门作用,联合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共同开展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凝聚部门监管合力。通过健全“部门联合、行业联控、检打联动、问题联查”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司法监督责任。与公安部门建立了联合办案机制,特别是发现农资“忽悠团”,第一时间商请公安机关介入。建立了农业违法问题线索快报快查机制,向社会公布农业违法行为投诉举报电话,提供举报奖励,充分依靠乡镇、村组、乡镇农资经营户、种养大户等力量在乡村广布哨点,着力整治农资“忽悠团”进村兜售情况,织密“群防群治”网络。建立了“绿色检测”通道,检测机构优先检测执法办案过程中抽取的样品,便于及时固定证据,加快案件办理进度。建立了交叉执法检查工作机制,组织设区市间农业投入品交叉执法抽检,进一步增加抽检公平性和随机性。建立了重点案件督导工作机制,成立5个省级执法办案指导小组,指导全省大要案办理,指导办理的宜春市丰城市李某等人生产经营假种子案,涉案假种子3.3万公斤,货值近百万元,被评为农业农村部“稳粮保供”典型案例。指导办理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曾某某经营假农药案,涉案5种农药215件,货值金额45.47万元,被评为2023年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迅速开展排查整治。今年全国春耕备耕农资打假视频会议会后,江西省随即召开全省春耕备耕农资打假视频会议,迅速部署开展排查整治,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为重点,对农资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农资门店开展一轮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着力整治农资“忽悠团”进村兜售情况,加强网络销售农资协同治理。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农资打假工作的谋划部署、督促指导、推进落实,将农资打假工作重要性提到新高度。在省级层面组织带队前往农业生产大县、农资投诉举报多的县区和农资涉假案件多发易发重点县区,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实地检查督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转交属地查处,进一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今年以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0余人次,排查农资生产企业356家次,经营主体7850家次,立案调查59件,排查发现1起“农资忽悠团”线索,发现问题产品7.95吨。今年2月,赣州市信丰县接多名群众举报有广西车牌小货车在乡村走街串巷销售质量不合格肥料。经执法人员现场核查,该团伙以所谓的商品名18-16-18冒充氮磷钾含量欺骗农户(该忽悠团将商品名18-16-18宣传为氮磷钾含量),且肥料呈强烈的刺激性碳铵气味,疑似质量不合格。经依法抽样送检,氮磷钾含量和有效活菌数检验结果不合格。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有效形成执法监管闭环。江西省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发挥执法办案直面问题、发现漏洞的优势,及时提出完善行业监管工作建议,实现了从执法末端到行业前端的穿透式监管,有力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针对在种业执法办案中发现的品种审定留样与管理未形成闭环问题,牵头印发《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全省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赣农字〔2024〕2号),对规范品种试验审定、加强标准样品管理、建立健全品种退出的常态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行业市场准入把关不够严格问题,推动进一步加强许可管理,发证前,加强发证条件实地核查,确保办证企业符合发证要求;发证后,加强日常监管,将已发证企业纳入“双随即、一公开”行政检查范围,再次复核已发证企业是否符合发证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企业,及时撤销或吊销许可证。
逐一排查违法行为
全方位护农权益
全面排查农资“忽悠团”线索。江西省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流动商贩、农资兜售团、“点对点”销售假劣农资行为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乡镇执法队伍前哨作用,排查发现农资“忽悠团”线索,及时在辖区内通报共享,实现一地发现,共同排查打击。通过排查发现的1起“农资忽悠团”线索,涉案肥料7.95吨,价值1.42万元,截至发稿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整治网络违法销售种子行为。根据新修订的《江西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中关于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经营农作物种子的相关规定,压实网络平台责任,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开展网络售种专项检查,重点核查网络售种许可资质、经营备案、标签标识和销售区域等情况,严防品种虚假宣传和越区推广销售,进一步规范种子行业日常管理。加强网络销售种子质量检测,组织网络售种执法抽检,探索规范网络执法抽检程序、抽检方式,强化检打联动。加强网络售种问题核查,对投诉举报反映本地网店销售问题种子的,及时调查处理,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地址属本地的,应当开展线上线下排查,重点排查种子质量问题和审定问题等,发现问题及时立案查处。通过排查发现的1起网络销售假劣农资线索,目前正在进行调查中。
加大投入品抽检力度。江西省农业农村部门狠抓农资质量监管,组织开展全省农业投入品执法抽样检测,将抽检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对县、乡农资市场农资产品的抽查,并将往年群众投诉举报多、问题隐患多的农资产品和门店、近三年部省农资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列为重点监督抽查对象,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建立了“绿色检测通道”,检测机构优先检测执法办案过程中抽取的样品,加快农业投入品抽检速度。及时公布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和结果,加强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抽样,提升抽检精准性。2024年,共安排1560批次省级农业投入品执法抽检任务,其中种子350批次、农药600批次、兽药200批次、饲料350批次、肥料60批次。目前,已抽检肥料样品100批次、种子样品111批次、农药样品68批次。
紧盯关键节点
扎实开展宣传活动
壮大普法声势。每年在春耕备耕、“放心农资宣传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利用惠农直播室、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官方网址等媒体和方式,宣传农资打假知识,营造农资打假氛围。今年3月,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在瑞昌市举办了2024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省市县三级共同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还联合省公安厅、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参加江西电视台《赣出精彩 农资打假 护航春耕》栏目,积极宣传农资打假知识,进一步扩大宣传受众范围和宣传效果。每年3月至5月,省农业农村厅12316“惠农直播室”每周会现场连线全省各地农业执法人员,就农民关心的种子等农资热点问题开展普法宣传。据统计,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4.93万余份,举办现场咨询培训165场次,发布农资相关视频43个,开展惠农直播室连线活动9期,收获32万关注度,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强化以案释法。坚持寓普法于执法,建立“罚前释法、罚中说理、罚后释疑”普法执法融合模式,提升普法宣传效果。加强以案释法,2023年公布了10个全省农资打假典型案例,“福建省武夷山市某公司推广应当审定未经审定的水稻种子案”“宜春市丰城市李某等人未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假种子案”“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曾某某经营假农药案”等案例获评全国农业执法指导性案例或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
提高执法能力水平。打铁还得自身硬,江西省农业农村部门通过举办“以案说法”周末讲座网络培训、执法技能比武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一支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能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2023年2月,在南昌举办了第三届江西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大比武活动总决赛,全省1140多名执法人员参与活动,占全省农业执法人员的54%,充分调动了全省农业执法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比、学、赶、超良好氛围。选拔市县优秀执法人员参加2023年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经激烈角逐,江西省再次获得总决赛团体一等奖。
江西省将持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力保障春耕生产,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守护好国家粮食安全。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执法监督处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