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农资先行。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4年全省“绿剑”护农保春耕系列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农资打假集中执法行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好“组合拳”,严查农资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力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截至3月底,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0800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主体5400余家次,检查覆盖率超过85%,受理农资投诉举报88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73起,查处问题产品680公斤,司法移送2起。
第一“拳”——精准发力密织农资监管网。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围绕农资数字化监管和监督抽检两个关键持续发力,全力构建农资监管“天罗地网”。依托全省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平台,积极贯通农资生产单位、经销网点和农业生产规模主体等多个节点,实现农资购销可溯源、质量安全可保证、施用监管可统计“一屏掌控”。温州市农业行政执法队根据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平台预警信息,开展以查处销售过期产品、农资标签不符合规定、跨区售种为重点的全市执法交叉检查专项行动,共排查农资经营门店319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3起。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持续聚焦种子、肥料、农药等热销农资产品质量,紧盯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等重点区域,针对历年群众投诉和执法查处问题较多的重点农资品种,开展靶向质量监督抽检。全省全年计划抽检农资产品4200批次,截至目前,已完成肥料抽检260余批次,农药抽检370余批次,种子抽检170余批次,检出不合格产品1批次,对于问题产品一经发现立即溯源追查,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市场,进入农业生产环节。
第二“拳”——一体打击净化农资销售网。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深入推进农资打假联合行动,探索建立“风险监测、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多部门一体化监管机制。针对网络销售农资产品的情况,全省各级持续加强协同治理,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督促平台开展自查整顿,严防发生网络售假、品种虚假宣传和跨区违规售种等问题。杭州市余杭区建立春耕备耕农资打假24小时举报受理和技术指导快速反应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阿里巴巴集团网络平台农资“净网”专项行动,重点核查网络售种许可资质、经营备案、标签标识和销售区域。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执法活动 113 场次,开展网络销售农资排查12次,发现某网络平台2家店铺涉及无农药许可证经营农药的线索,责令平台下架不合规产品4批次,查处网络销售假劣农资案件5起,有效净化了线上线下农资销售环境。
第三“拳”——全面动员筑牢护农联防网。春耕备耕农资需求旺盛,正是农资“忽悠团”大量出没的时节。“忽悠团”具有蛊惑性、隐蔽性、游动性的特点,通过发展村级联络人,采取听讲座、请吃饭、送礼品等方式吸引农户参与,以团购特价、多买多送等优惠措施引诱农民现场签订合同付款购买劣质农资产品。对此,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一方面密集曝光“忽悠团”典型案例,泰顺县以“肥料不肥是废料,制售伪劣成笑料”为题开展以案说法,曝光一起波及当地农户100余人的“肥料忽悠团”案,永康市、庆元县等地结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及时曝光“忽悠团”案件,以真实案例讲清危害后果;另一方面积极发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乡镇网格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等基层干部群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警觉性和辨别力,多渠道摸排农资“忽悠团”信息,发现“忽悠团”行踪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切实让“忽悠团”无处藏身。
第四“拳”——宣教结合编织普法宣传网。在省农业农村厅统一部署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开展“执法+服务”活动,将普法宣传阵地下沉至乡间村野、田间地头。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进村入户,展示放心农资和假劣农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识假辨假知识。台州市着眼提升监管执法增值化理念,变“管理导向”为“服务导向”,开展六送下乡助力服务,面对面解决全市103户种粮大户需求。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举办农资打假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咨询、培训活动87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8.1万份,发布农资相关视频11个、典型案例20个,切实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法规与执法指导处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