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福田镇辖21个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4.6万人,幅员面积124平方公里。昔日的福田是人口大镇,场镇常住人口2万人,历史原因导致规划空间不够,人多车多垃圾多。同时是设施薄弱镇,基础设施老旧,垃圾污水处理跟不上发展需求。为破解“脏乱差”难题,福田镇不等不靠,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用好“1334”机制撬动内生动力,有效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一套专班总动员
立足全镇一盘棋,坚持政府主导、村社主抓、群众主体,22个村(社区)成立村庄清洁行动工作专班,以“村干部+市场主体+学校”为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专职负责。
开好一个“院坝会”动员群众。弘扬“四下基层”工作法,镇村干部每周二、周三集中下村现场办公,组织召开院坝会,深入宣传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政策,激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主人翁意识。
签好一份“责任书”动员市场主体。动员商超、餐馆、宾馆等垃圾产生大户,每年签订环保责任书,约定自行管理好区域卫生,处理好垃圾污水。
上好一堂“教育课”动员学生。在全镇13所学校开展“环保进课堂”主题宣传,设置“班级清洁日”活动,引导4000余名学生树立正确环保观念,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三种模式促整治
围绕村庄“三清一改”重点,聚焦村民身边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集体带头建。整合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技术等资源,发挥村集体引领作用,实施“绿化、硬化、亮化、净化”工程。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全覆盖。农村主要道路房前垃圾桶全覆盖。建设免费停车位500余个。
群众轮流管。实行轮流排班制,组织有劳动力的、有意愿的老百姓,直接参与农村水池、污水管网、公共道路、路灯、垃圾亭等基础设施管理,引导民事民管、村民自治。
家庭负责包。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倡导垃圾分类,将卫生、绿化、秩序的环境治理责任具体到户、落实到人,引导群众自己扫、定时扫。
三支队伍保清运
常态化组建“环境保洁队”“志愿服务队”“专业收运队”三支村庄清洁行动主力队伍,明确垃圾收集、转运等职责,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清运体系。
环境保洁队。整合全日制、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设置22支由360余人组成的环境管护队,负责清扫保洁、饮水安全设施管护、道路养护等。场镇落实一日两普扫,主要道路一日一普扫,一般道路两天一普扫,确保重点治理有人做、日常维护有人管。
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村社老党员、退役军人等群众代表,组建22支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志愿活动,深入田间地头、背街小巷、庭院角落等区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对生活垃圾、杂草杂物进行全面清理。
专业收运队。积极引入第三方环卫公司,统一规划收运线路,整合全镇清扫人员、3辆洒水车、6辆垃圾压缩收集车等环卫资产,实现垃圾治理规模化、市场化运作。场镇垃圾保持日产日清,桶装化收集、密闭式运输。村级垃圾一周两清,主要道路一天一清。
四项制度强监督
建立群众监督问效机制,明确群众参与村庄清洁主体责任,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网格化赋能。用好数字重庆“141”基层自治体系,推行“双网格”治理模式,依据线下65个网格,组建36个线上网格群。网格员围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日常走访监督,全面掌握辖区内环境状况,将问题及时上报至基层智治平台进行分拨流转、快速办结。
小院家解难。依托“巫山小院家”小程序,建成62个“巫山小院”,设置“爱环境”“找院长”等模块,开发环境卫生上报、乱排污水上报、公物损害上报等功能。村民可就周围环境问题及时曝光并对办结情况评价打分,实现环境诉求“小院”办,倒逼环境问题整改。
积分制激励。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由村级安排资金采取积分奖补方式,每年创建“最美清洁户”“最美庭院”“最美养护员”,形成典型推动,争当文明村民,逐步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满意度问效。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助推环境更优美、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打造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样板,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2023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凌云村、水口村民调分居全县第一,全年6个村满意率居全县前40名。
(重庆市巫山县福田镇人民政府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