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发展提升要素 打造优势产业强镇
时间:2024-04-18 13:53:0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邓成新 字号:【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着力推动资源要素、资金人才、工作力量向特色产业发展聚合,深耕“土”的资源,走出“特”的路子,提升“产”的效益,初步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结构优化、链条完整、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

  聚集资源优势最大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海河镇党委、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把稻米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之重,不断加大行政引导,有效增强产业组织化程度。

  推进集群集约发展。海河镇按照镇集群集约总体规划,以涉农经营组织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加工集中地为核心,以相关服务机构为辅助实施集群培育工程,建设稻米产业强镇经济圈,先后推动建成29家稻米加工企业,引进射阳大米集团建设射阳大米产业园区,年加工能力超百万吨,高标准仓储达40万吨,带动上下游全链条、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群体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建设优质稻米基地。近年来,海河镇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加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挖掘自身潜能,近三年来累计投入2.17亿元,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7.77万亩,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还要新建提升2.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沙东、烈士、革新等绿色、高产、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区,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诱控、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减量增效技术,为加工企业提供绿色、优质稻米原料。

  着力培育经营主体。产业发展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产业振兴需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规模化、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按照产业化、融合型、带动强的思路,海河镇先后培育以稻米为主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加工企业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紧密合作,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形成“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农户”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符合产业特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注重新质生产

  推动转型升级数智化

  种植业受制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传统加工经营能力的滞后性,如何提升稻米产业质量效益?海河镇率先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智能装备进厂到村下田,赋能产业全面振兴。

  机械化栽培。全镇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机械化水平达97%以上,机插秧面积12万亩,占水稻面积75%以上,植保飞防达90%以上,机械化收割达98%以上,基本实现“一粒种”到“一粒米”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为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范围,还在优质稻米示范区装上联网传感器,实时收集光、温、水、肥等农业要素信息,让稻农即时了解田间信息,从而优化各项生产要素投入。

  智能化储加。近年来,采取奖补激励,示范引领,推动大部分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把数字技术嵌入仓储加工环节,全面升级智能化水平,改造升级的高标准仓储保证了高质量原料,全智动生产车间碾米机、色选机、去石机、包装机、机器人码垛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标准化、包装标准化,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数字化流通。传统的产品流通模式一般经过多个中间环节,交易主体多,流通链条长,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容易造成产品流通成本高、损失概率大等一系列问题。海河镇实行“直销连锁,智慧销售”,打破了农户、中间批发商、各级经销商点状分布的格局,简化了货源组织、物流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减少物流成本,扩大销售半径,最大程度上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了海河生产的射阳大米影响力,增加了经营主体经济效益。

  突出质量管控

  坚持溯源应用常态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把安全网织起来,把优质米产出来,把好品牌树起来是海河稻米产业提升、壮大、做强的核心要诀、坚定举措。

  牢筑田间“安全线”。近年来,海河镇积极实施化肥减施增效行动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集成推广良种良法良技,全面开展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实现废弃农膜回收率10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5%,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开展农药和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建成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800亩。

  坚守加工标准关。如何实现“好粮”到“好饭”,让消费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海河镇稻米产业坚持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条的“五优联动”,突出把好加工关口,规范技术规程,选料优质、精深加工、精准包装、恒温储藏、冷链运输、数字营销。成就海河大米香甜软糯、弹而劲道、营养好吃、安全放心的特色,吸引了上海、浙江、苏州、云贵销售商、消费者求购,用一粒好大米撬动一个大产业。

  强化应用“追溯码”。海河镇积极培育追溯文化,传播追溯理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合力营造有利于可追溯产品消费的市场环境,率先启动稻米产品全程可追溯,采取射阳大米二维码和主体加工企业追溯码“双码”应用,消费者一扫袋上“双码”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达到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海河镇明确产出的大米包装每袋都有“双码”标识,无追溯码标识产品不出厂不销售,为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夯实了基础。

  建设产业强镇

  持续提升产业特色化

  海河镇稻米产业强镇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实践样板和丰富的借鉴经验。

  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如何因地制宜找准产业突破口?需要利用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培植主导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于产业资源有限的乡村,可以在提升乡村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挖掘当地文化底蕴等方面多做文章,带动乡村发展。海河镇党委政府正是发挥耕地面积广袤、水资源丰沛、历史产粮大镇的优势,才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大产业。

  走生态路,打好绿色品牌。为顺应形势,满足消费者需求持续开展绿色品牌创建行动。海河镇结合实际制定特色产业基地和绿色产品认证计划,大力开展绿色产品基地建设、绿色产地挂牌保护、产品品牌提升活动,推动20多个品牌申报并获批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海河镇还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在阜中、沙东等村建设万亩有机果蔬园,生产出的海河西葫芦获批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

  三产一体,市场带动产业。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以市场带动全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强推介宣传。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大米文化馆,宣传稻米产业特点、产品特色,提升美誉度、扩大影响力。二是参与展览评奖。凡国家、省、市稻米产品展示展览评奖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必新大米集团等企业先后获得荣誉20多项。三是“两线”紧密合作。全镇日产3000吨生产线产出的大米,与线上平台及100多家授权商线下合作,开设实体体验店、销售点。

  加强服务,增强推进活力。产业强镇需要建设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把现代经营理念、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质生产要素引进到产业经营体系中。海河镇党委十分注重发挥镇农业农村局和各级农技人员的作用,推动射阳大米集团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质生产资料,经常性集中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新型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对未来的海河稻米产业提升与做强,党委书记刘德龙思路清晰信心满满:“扬优势、克短板、抓龙头、强链主、走深做实前延和后伸两篇文章,全面构建从田头到餐桌、从产区到销区、从主产品到副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努力争做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

  (作者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