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上林村 “四支队伍” 让人居环境常治常新
时间:2023-01-16 01:11:0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周建萍 陆英 朱晨怡 字号:【

  横泾街道上林村位于苏州市太湖苏州湾之滨,辖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500亩,下辖12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56户,人口4838人。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推开,上林村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为基础,大力推进农文旅产业发展,将无工业劣势转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省生态文明村、省和谐社区示范村、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自吴中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以来,上林村持续以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累计13次入选“红榜村”。

  党建引领,加强管理村干部队伍。将网格化思维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来,结合实际,将上林村划分为7个三级网格,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其他人员担任网格员,形成“1+7+N”的工作模式,即村书记为总责任人,各三级网格长为网格内人居环境整治第一负责人,网格员和第三方保洁队伍相配合,把工作细分到网格、把责任压实到个人,夯实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田”。负责人坚持“线上+线下”的工作模式,确保“走到、看到、整改到”。线上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关心巡察员发现的问题,抓进度,抓效果。线下带头走村入户,实地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做到有人对接,有人落实。

  健全机制,长效管理保洁队伍。上林村坚持把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工作当作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来抓。健全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采取景区式管理模式,将全村分为7个网格,逐步推进农村垃圾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其中,村干部兼任网格长,全面负责监督网格内卫生工作,在垃圾清运组、外围突击组、路面保洁组、绿化养护组、河道保洁组、设施维护组等小组的分工协作下,做到垃圾的日产日清,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洁公司发挥优势、明确责任,有力、有序做好垃圾清理工作,上林村现有长效保洁员50名,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根据工作类型制定不同检查标准,由村委会负责不定期抽查和打分,做到有奖有惩。

  齐心齐行,积极壮大志愿者队伍。为进一步改变村民生活中随手堆放、胡乱搭建等难题,上林村推出“家庭积分卡”制度。志愿者全程协助村干部每月至少2次入户,介绍评比标准和评分规则,参与每一户家庭评分,并针对乱堆乱放等扣分问题,督促村民积极整改,打开人居环境全民参与新格局。2020年积分卡制度实施以来,全村常住户600户中,获评“清洁户”的占比达98%,“文明户”占比达60%。通过评选,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并制作奖牌在村民家门口悬挂,给全村村民树榜样、立标杆,激发村民争做文明户的积极性,从根本上逐渐引导村民改变生活陋习,从而达到长治久洁的良好效果。

  典型示范,优化管理群众队伍。上林村以开展各类创建工作为契机,不断激发群众自我管理内核力,为长效管护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在“美丽庭院”创建中,上林村以点带面,优先在各自然村挑选2户作为典型,成功申报市级美丽庭院,在普及宣传创建工作的同时,村民们主动从只关注家园门外美到兼具庭院内部美,激起了争创荣誉的决心,其中东林渡自然村荣获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荣誉。在“美丽菜园”创建中,将最容易忽略的农民小菜园纳入长效管理范围,原来杂乱的菜园整治一新,沟渠整齐排布,便道错落有序,家家户户统一安装密封堆肥桶,不仅方便村民的蔬菜种植,也使菜园成为美丽乡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美丽乡村”创建中,依托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上林村12个自然村实现路灯亮化、空地绿化、道路黑色化、驳岸整齐化,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在整洁型村庄的基础上,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在“林渡暖村”创建中,上林村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打造“林渡暖村”旅游IP,通过民房合作社整合村民闲置房屋资源,出租引进产业落地上林。目前,林渡陶庐、诗酒田园文化馆、义金诚品、上林苏扇等一批工坊已开门迎客。在推动农旅融合上,借助农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整合村民闲散土地,打造共享农庄,以“自然课堂”“农耕体验”“采摘体验”“亲子游学”等方式吸引市民体验,助力农民增收,通过“产业赋能+互联网赋能+社群赋能”重塑乡村,打造集休闲、观光、养生、娱乐、教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效产业集群,让上林村成为更具吸引、更可持续的温暖村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推动村民自治的有效抓手,是事关广大农民福祉、推动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上林村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用每一个脚步去丈量,用每一次走访去发动,保持随时“战斗”的决心,认真做好村委会的每一个工作,提升人居环境的每一个细节,让农村更加美丽、农民更加文明,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