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坚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扎实做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聚焦问题导向,开启数据化、即时化、精准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优化监管体系,扛实监管责任。为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村级监管能力,坚持精干化、年轻化,在确保每个行政村有1名村级监管员的前提下,在全区174个涉农行政村,数百名网格员中,精选出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工作能力高的村级监管员87名,负责全区174个行政村的农产品质量工作,工作补助按工作量发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街组织选聘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并对所聘监管员明确责任区域,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具体指标,做到权责清晰、责任到人,强化工作考核,实施专职管理。
公开“一张图”,实现社会共治。全面厘清辖区内农药、肥料、种子、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经营单位和农产品生产主体693家,用GIS地图的形式将各主体信息的主体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经纬度、巡查信息以及详细地址等展示出来。GIS 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支持下存储、分析、处理、输出空间地理信息,形成各类电子地图数据,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现社会共治。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预警推送。协同发挥高新企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网络信息技术研究,打造核心技术,强化成果应用。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平台为核心,融合智慧监管平台(农安通)、GIS地图等,构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平台内设数据分析、预警、定向推送、定位导航等功能,实现收集、传输、分析与应用等资源共享,方便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种养殖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精准定向管理,减少违法行为,降低执法巡查劳动成本。
落实网格化管理,实施精准巡查。发挥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员的作用,落实镇街网格化管理,推进“网格点建在基地,质量监管钉在主体”的镇、村、生产主体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织就6张由23个大网格、87个小网格组成的质量安全监管网。巧用“数据共享平台”精准巡查网格内的生产经营主体,坚持分类、分时节巡查原则,合理制定巡查频次,不同对象,不同频次,小网格巡查不低于2次/月,大网格巡查不低于2次/季度,对重点对象、特殊时期增加巡查频次。巡查主体每季度连续2次不合格,共享平台即可通知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上级抽查或监测不合格一次,大小网格即可收到对该主体加强管理的提醒警示。目前,已精准巡查农资经营门店300余次,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主体100余次。
强化源头治理,实施精准执法。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必须强化源头治理,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据不同时节,结合“四张图”,利用共享平台,定向推送,及时掌握重点关注单位信息,精准出击,定向靶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规开具合格证等违法行为。自开展“三年行动”以来,兰山区共出动执法车辆260台次,执法人员3600人次,立案查处39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1450批次,其中种植产品1000批次,畜产品390批次,水产品60批次,抽检农业投入品50批次。
强化检测能力,夯实“达标”基础。充分发挥合格证制度的“承诺”“达标”属性,有效实现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开具合格证和自我质量安全承诺,提高生产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主动性。兰山区投入财政资金150万元,新增农兽药残留检测仪40台,合格证自助平台6个,全面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同时实时上传检测数据,保障检测数据真实有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