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塘湾村 以“文”润心 乡村添彩
时间:2023-06-06 01:30:0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塘湾村紧扣“乡村,让生活更美好”的工作目标,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传统文化与智慧科技在现代乡村交相辉映,逐步探索出一条大都市近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健全组织和制度

  治理突出问题

  塘湾村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文明乡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抓住经常、融入日常,推动村级文明乡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聚焦组织队伍建设。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任组员的领导工作小组,组建包括村干部模范队、党员先锋队、小组长宣传队、青年突击队、妇女巾帼队、志愿服务队、新乡贤参谋队等在内的7支骨干队伍,持续发挥“头雁”作用,在塘湾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等重点工作中作表率,引领群众。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聚焦村民关心、矛盾突出、管理薄弱的环节,塘湾村相继完善了农房出租“五个不租”、违法建筑“六个必拆”、出租房“八禁止”、“河道范围十不准”等村规民约,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强化“六治”工作,带动村民在建房租房、村宅环境、垃圾分类等方面逐步养成了良好习惯,随着村内农家乐的兴盛,为规范管理,避免无序经营,村内完善了《塘湾村规范农家乐经营村规民约》,对开办条件和经营条件等作出具体约定。

  问题导向打造文明创建共同体。塘湾村以“三网”建设为抓手,通过宅头党群服务点、客堂间、文明户挂牌、大调研大走访等平台和制度,广泛收集群众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如村民反映的停车难、夜间出行缺少照明等问题,通过汇总村民意见建议反馈给职能部门共同协商后,均得到了有效解决,避免了矛盾的发生。

  以文化人育新风

  繁荣乡村文化

  文明素质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塘湾村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丰富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和村民素质双提升。

  丰富活动激发文化活力。塘湾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泾十字挑花”艺术工坊、“四喜风糕”课堂、婉娥沪剧小社为阵地,弘扬乡土文化,提升文明素养。其中“罗泾十字挑花”艺术工坊自2019年起平均每年开展活动近百场,平均年接待上万人次。以农家风情馆为展示载体,唤醒民俗文化记忆;以母婴康养产业为发展契机,打造国内首家母亲花文化园,弘扬慈孝文化;依托众文空间,开展“书香阅读”等活动,打通文化“最后一公里”。积极举办“唱响塘湾、书香塘湾、翰墨塘湾、古韵塘湾、众文塘湾”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以及“古韵泾彩”民间文化节、农民篮球联赛、小龙虾长江蟹美食节、美丽乡村徒步赛等乡土节会,树立农村文化新风尚。

  立足阵地弘扬乡风文明。设置文化墙、法制宣传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开展“送法上门”“乡村故事汇”等品牌活动,打造文明实践旅游线路。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展示,弘扬塘湾慈孝家风。成立驻村文化指导小分队,建成文化场馆、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实现文化阵地全覆盖。通过开展送文化进村、文艺“轻骑兵”下村、百姓文化大舞台和小戏小曲展演、“塘湾影像”摄影征集等活动,大力弘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七不”规范等文明新风尚。

  典型引领提升人文内涵。通过开展“两榜一模范”创评,打造党员光荣榜、村民荣誉榜,引导党员、干部在文明创建中走在前、做表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按照“推窗见绿,移步换景”的整体布局,开展“优美庭院”“美亮村宅”创评,塘湾村自2012年参与全镇优美庭院创评起,已累计参与6届,在全镇评选出的70户优美庭院中,塘湾村共计7家,通过“党员户、文明户、优美庭院、家风家训”亮牌展示,塘湾村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文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深化法治保障

  平安建设促和谐

  不断夯实乡村平安建设基础。通过村级综治中心和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国家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法律顾问进乡村、雪亮工程及智慧乡村等措施和项目,有效解决了技防设施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平安乡村建设的基础。其中,塘湾村的智慧社区微脑展示平台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2019年7月投入使用的鹰眼监控、65个人脸识别、35个高清视频监控、20个车辆识别监控系统,对塘湾村21个主要道路出入口及村内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布防,为疫情防控和管控现场实时跟踪提供了有力支撑。自从智能安防系统上线后,塘湾村从2019年起连续3年成为“零发案村”,村民安全感迅速提升。

  充分壮大普法队伍。动员和招募村里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调解员及普法志愿者,通过学习枫桥经验,加强村信访室和人民调解室建设,定期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一方面,通过演绎传统乡风民俗,营造乡村邻里和睦氛围;另一方面,引导村民依法维权解决矛盾纠纷,努力把农村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本村和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