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江西省贵溪市把“宅改”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之中,通过“宅改”整治了环境、带动了产业、凝聚了民心、和谐了社会,切实推进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广大村民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
共筑宜居家园
能否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宅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关“宅改”的成败,只有倾听农民心声,才知道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关键症结所在,才清楚破解难题的最佳路径,才了解村庄的发展希望。
贵溪市在做好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的同时,深入开展民情民意调研,把村民关切作为“宅改”的出发点。通过调研发现,改善人居环境,让村民享受现代社会生活的种种便利是村民最大的愿望。为此,贵溪市把人居环境改善作为撬动“宅改”的切入点,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来体现“宅改”获得感,进而激发村民的主人翁精神。
贵溪市要求开展“宅改”村庄,必须先行完成内部布局规划,要求做到强电弱电、污水雨水自来水“两电三管”全部下地,村内干道沥青铺设到位,保证每家每户门口能通车,并建设停车场、休闲广场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让村民真实感受“宅改”带来的人居环境变化。如白田乡东枫林湾组,把村内道路拓宽至3.5米,打造了以红色名村为主题的休闲广场和休闲长廊,新建了休闲栈道和健康步道,为村民茶余饭后、闲暇时分提供了新的去处,同时“两电三管”全部下地,地上工程沥青路均覆盖全村所有主次干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贵溪市还积极探索连片推进“宅改”,以共建共享理念统筹布局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如鸿塘镇针对毫岭村的彭家、占家、谭家紧挨在一起,实行“一个标准”“一套做法”“统筹布局”的“宅改”方案。通过“宅改”,将所有院套、影响规划的附属房全部拆除,拓宽了30余条村内道路,打通了村内通行网络路12条,改变了72户门前不通车的状况,解决了26户村民的建房需求,并建设了2处休闲广场、1处停车场、1处村民活动中心、1处养老互助中心和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三个村庄村民共享,既提高了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也节约了资金、土地和后续管理成本。此外,贵溪市对贵塘公路沿线的雄石街道、雷溪镇、流口镇、金屯镇、塘湾镇等5个乡(镇、街道)6个行政村30多个村庄进行统筹规划,利用腾退的宅基地,完善村内道路、污水、供水、停车场、旅游公厕、休闲娱乐场所等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村容村貌,并通过“两闲”盘活为农旅融合提供了300多亩的用地保障,在保持原有村庄自然风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生态、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和人文文化,展示贵塘公路沿线乡村特色和风味,打造的“醉美乡村·多彩贵塘乡村旅游风光带”被评为2022年江西省五条乡村旅游风光带之一,每个村增加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1200多个。
以盘活“两闲”资源为依托共建宜业乡村
贵溪市在执行“一户一宅,限定面积”的宅基地基本政策中,对于“一户多宅”“超面积占用”现象,并不是简单的“一拆了之”,而是在拆危旧房、影响规划和私搭乱建的房屋外,对于具有利用价值的房屋,尽力保护农民财产,通过“两闲”盘活,助推三产融合发展。
为了体现宅基地的利用公平,“一户多宅”“超面积占用”的盘活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都要从中体现收益,这些集体收益直接用于村庄的公益事务,由全体村民共同分享。
贵溪市在“两闲”盘活中,鼓励各村庄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盘活路径与做法,因房施策。如金屯镇金屯村将一栋涉及10余户村民的闲置民房流转到村集体,进行了保留原始韵味的修葺,租赁给渡口坊肆农旅有限公司用作游客驿站,并将3栋闲置民房及1块闲置宅基地建成一个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打卡网红点,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2万元的租金收益,带动10人就业。流口镇下汉塘组盘活11宗闲置宅基地,建设集住宿、展示、展销、直播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用房,打造集民宿、亲子游、研学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获益6万元以上。耳口乡下梅组则以整村组租赁的方式流转给冉启农业有限公司,将2000余平方米闲置住宅、100余亩耕地打造“二十四桥”民宿综合体,实现了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闲置农地的“三闲”盘活,每年可带动农户增收2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长10万余元。
为了激发各地盘活“两闲”的积极性,贵溪市制定了相应激励政策,特别是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安排相挂钩,并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必须将不低于安排资金的6%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最大限度地促进集体经济的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利用盘活的“两闲”资源建设了产业下沉车间26个,带动村集体经济5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群众就业3500多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罗河镇黄家组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30万元,将退出的3栋宅基地,建设产业下沉厂房,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8.4万元,同时结合城乡融合工作,村集体以产业下沉厂房抵押贷款50万元投入企业,村集体每年额外获得分红6万元。
以重塑和谐集体为依归
共沐和美新风
贵溪市利用“宅改”工作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宅改”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共赢,在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宅基地所有权行使能力的同时,化解多年沉积的宅基地纠纷,重构传统的乡村邻里和睦关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对于“两闲”资源,贵溪市坚持先收回集体,再由集体主导分配、管理,强调要“收得回、分得出、管得住、用得好”,做到“改一宅、收一宗、整一块、用一处、靓一片”,使“宅改”成果及时体现,在突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同时,增强广大村民回归对集体大家庭的认同。
贵溪市还注重乡愁元素的保留和对留守人员的关怀,如雷溪镇南山组将一栋具有浓郁乡土风格的民房,改造成集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留下了乡愁记忆;流口镇渡坊水村在“宅改”中,充分考虑其700多年的乡村历史,对祠堂、瑞敏桥、水碓房、封墙、旗杆墩等元素加以维修,留下了深深的乡愁烙印,还利用闲置农房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和共青团“童心港湾”,村委会定期与市团委、市妇联等部门开展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关爱活动,惠及全村40多名留守儿童,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打消了村民外出的后顾之忧。
贵溪市在院墙拆除中,释放存量宅基地,满足农户需求,保障“户有所居”。针对多年来形成的不断攀比院墙建设、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的现象,贵溪市各村提出了院墙超出面积部分必须拆除,还空间于公众。有村民感慨说,“拆除了院墙,也打破了阻隔村民交流的心墙,连通了民心,融洽了邻里间关系”。
贵溪市在“宅改”中,还特别对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如志光镇志光村有一五保户的“一户一宅”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必须拆除,农户却没能力建房,村里就出资帮助,以“交钥匙工程”直接让农户入住,房屋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老人拥有永久居住权,老人逝世后,房屋收回村集体;还有泗沥镇上港西组,有一户因影响规划而必须择地安置的“一户一宅”户,但户主因经济困难无力独立建房,同组的王相进、江站波等8位新乡贤就捐资27万元帮助其建新房,为打通村内道路创造了条件。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