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县墩前社区 乡村形态焕新 打造“陇上明珠”
时间:2023-07-04 01:54:5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陇集镇墩前社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现辖10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1282户,人口4650人。近年来,社区党总支紧扣“五彩墩前、陇上明珠”发展定位,始终把文明乡风工作作为提升乡村内涵、改善群众精神面貌的主要抓手,坚持不懈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坚持“一个思想”,切实增强文明建设责任感和使命感

  墩前社区高度重视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进而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优良家风。墩前社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生态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隐性作用,通过村级党建平台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把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乡情乡愁,努力打造成为乡风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

  突出“两个重点”,不断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以“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为重点,擦亮乡风文化底色。将古墩遗址建设为村级党建文化阵地,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巧妙利用墩前社区最后一户具有时代特色的搬迁户房屋建设墩前老宅(农房改善主题村情馆,占地约1800平方米),多角度展示农民住房变迁从“窝棚”时代、“山头冲”时代、草屋时代、“土墙瓦面”时代、瓦房时代、“锁廓”时代、“平房”时代、楼房时代到农房改善后的“新式农房”的历史过程,通过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和一件件古老的物品展示每个时代鲜明的变化,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人们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发挥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释放文化遗址的魅力,赓续乡风文明。

  二是以“生活空间治理”为重点,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关停1家散乱污企业,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组织动员社会多元力量,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持续高标准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户厕改造、生态河道建设三大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强化河长制责任体系,对4条县级河道,2条乡级河道进行水体整治,开展定期巡查,落实清污治本。常态推进秸秆全量还田、全年禁烧,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注重“三类引导”,全面提升文明乡风建设水平

  一是以问政交流来引导群众。坚持把文明乡风建设作为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让人民群众在文明治理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在每年年初的党员冬训上列出民生实事,作出承诺并一一兑现。每半月开展一次民事有约半月谈活动,把评判的尺子交给群众,架起连心桥,形成融洽的干群关系。开展文明户、文明村评比活动,营造浓厚文明氛围。以发展的成果来引导群众、先进的典型来影响群众、有效的互动来团结群众。

  二是以身边榜样来引导群众。在社区范围开展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共选出文明户194户,在群众身边树立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员先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致富能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引导群众争做文明人。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宣讲活动,积极培育向上、向善的淳朴民风,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三是以文化展示来引导群众。高标准打造社区文明实践阵地“红磁场”,开展仲崇芳文化大院、张森剪纸大院等创建活动,定期组织本土书法、楹联、剪纸、棋艺、文体兴趣爱好者,发挥个人特长,推出文化产品,形成地方特色文化成果。每月开展一次文化竞技活动,激活乡村广场舞、唱红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大喇叭、大篷车和大院子“三大讲习所”,加大乡风文明宣传,大喇叭共播报20余期、大篷车演出5场,“大院子”讲习所开展各类宣讲6场。以“三下乡”文化活动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场,送戏下村活动6场,送电影下乡4场,通过实现文化惠民,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筑牢“四项保障”,积极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成立文明乡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社区分管人为副组长,各片区长、物业公司负责人为成员,做到人员、经费有保障。实行乡风文明工作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31个微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全员参与的文明乡风建设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兜底保障。对留守儿童、老人、社区矫正人员、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群众的衣、食、住、行、医、教、卫等基本民生需求进行政府兜底保障。建立由青年律师、教师、医生、公职人员等组成的青少年维权岗,每月开展一次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联合爱心企业成立“爱心志愿服务队”,在节假日、寒暑假为留守儿童、老人送温暖、献爱心。利用“花开墩前”微信平台开展“公益捐赠”活动3次,共募集救助资金2万元。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农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领域让离任支部书记、民间的贤达、能人成为矛盾调解主力军,建立了一支专业调解员队伍,矛盾调处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鼓励社会参与,把适合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来承担,努力打造社区事务“命运共同体”,使乡风文明建设始终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轨道。

  四是强化宣传保障。社区在324、245省道节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在社区出入处醒目位置新建党旗、景墙、道旗等,宣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乡规民约,让文明乡风融入社会各个角落,让群众在无形中接受教育。落实党建治理“四张网”下沉融入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提升“放管服”改革成效,确保工作文明规范、群众满意认可。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