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萃
时间:2023-07-04 02:02:0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创新,让农村具备现代化治理能力

  王亚华 王博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要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下移工作重心,狠抓责任落实,巩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快转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理念,强化基层党组织在资源整合与协调方面的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和新举措。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积极探索村民有效自治模式,健全乡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体系;推进乡村事务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治理进程,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和传播,让农民学法、用法、懂法,增强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强化农民对道德规范和乡土文化的认同,营造良好的德治氛围。重视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构建乡村信息交互、共享及沟通数字化平台,提升村民数字素养,进行农民数字技术知识普及和推广,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来源:《中国报道》

  建设安全可控、持续稳定的国际农业食品供应链

  程国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

  必须继续坚持实施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将国际农业资源用得更好更足更安全,把宝贵的国内资源用在守好口粮安全底线、把住食物安全主动权上。因此,必须加强全球农业食品供应链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全球农业贸易投资与市场监测体系,促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至供应链上端;加快培育全球性农业食品企业,鼓励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及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把农业食品贸易投资、国际物流运输要道、港口码头等关键节点风险防控与安全管理,纳入国家安全防卫体系统筹保障;深度参与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建设的平台作用,抓紧构建安全可控、持续稳定的全球农业食品供应网络。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重视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周春梅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重要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要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可以从乡村文化资源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特色标识,比如,从有形的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中找好“聚焦点”,从无形的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中找到“闪光点”,进而真正让那些能够代表乡村的特色文化凸显出来。要重视文化符号设计与营销,通过开发高市场识别度的符号化的旅游产品,让文化表达通过旅游产品体验传递给游客,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精品。

  来源:《人民日报》

  抓好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孔祥智 何欣玮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一是要着力提高种粮补贴力度,增加种粮比较效益。加大财政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粮补贴力度,推动实施“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的补贴办法,在补贴发放过程中要明确补贴主体根据“谁种田、谁受益”的原则,对种粮经营规模大的主体进行精准补贴。同时可以推动成立补贴发放检查小组,对发放的补贴进行落实追查管理,确保补贴真正惠及种粮者,推动农民种粮效益的提升。二是多方面完善种粮补贴政策。建立健全针对改善种植结构、提升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的精准补贴政策,例如针对双季稻种植的早稻种植补贴和对稻谷机械化插秧的补贴政策,推动粮食种植结构的改善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三是尽可能确保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稳中有增,确保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水平保持稳中有进。

  来源:《河北学刊》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农业国际合作能力

  张琦 庄甲坤 孔梅 北京师范大学

  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适度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是聚焦国内短缺农产品,加强贸易合作。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多边合作,强化与周边国家的粮农合作,坚持农产品进口多元化,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二是切实提高我国粮食海外供应链的安全性。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的现代国际大粮商、大型跨国农业企业,支持鼓励国内农企融入全球供应链,建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农业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基地。三是提升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深化农业领域多双边交流、对外贸易投资、对外援助和技术合作,提高国际贡献度和影响力。

  来源:《新视野》

  围绕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黄泽清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需要围绕乡村产业体系布局,加大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物流等方面的投入。乡村道路建设应往农户和田间地头延伸,构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生活路等多类道路在内的交通运输体系;乡村水电建设不仅要满足生活旅居的基本要求,还应解决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地下水管和光伏发电,实现乡村水电的规模化清洁化;乡村物流建设应补齐物流基地、分拨中心、配送站点、冷链仓储等基建短板,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在发展传统基建的同时,还应注意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5G基站密度,优化网络信号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发展乡村数字产业提供更加完备的数字化环境。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