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村地处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面积0.99平方公里,仅有的200多亩耕地,分散在11个小山头上。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花园村的腾飞构建了制度基础。经过两次“一村并九村”,村域面积进一步扩大到12平方公里。花园村由小变大、由富变强。2022年,花园村有5246户、户籍人口1.5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常住人口6.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65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6.5万元。
花园之路的关键路径
改革开放后的花园村,抓住了五次重要发展机遇。
1978年,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1981年,花园村办起了第一家工厂,开始走上了“以工强村”的道路。
1992年,抓住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这一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在此之前,46家户办、联办企业就联合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东阳市花园工业公司,在政策暖风下,1993年,成立浙江花园工贸集团公司,1995年成立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花园集团有限公司。
1996年,抓住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机遇。花园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始研制开发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维生素D3产品。2000年,花园集团投资2000万元一次性买断了维生素D3生产从小试到中试的技术,并在花园实施工业化生产;2014年10月,花园生物成功上市。由靠高成本、低价格、低档次向依靠科技、品牌、质量转变,实现了花园集团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型。
2004年,抓住了浙江省强力推进“千万工程”的机遇。借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东风,花园村开展了第一次“一村并九村”。通过以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红木家具富民产业,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红木专业市场,并带动了花园物流、商贸服务等新兴产业,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
2017年,再次抓住了依托“千万工程”扩大共同富裕底盘和空间的机遇。花园村开展第二次“一村并九村”,全村区域面积从原来5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花园村高科技产业加快发展,红木产业做大做强,做活商贸旅游服务业,实现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花园村全面完成了村庄建设,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治理有效,实现了“一年大变样、三年全变样”。
花园之路的进展与成效
花园村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花园城市建设,是与村书记邵钦祥和他所领导的“两委”班子连在一起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邵钦祥以他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创办了第一家企业并做成集团企业,使花园村走上了“以工富农”的道路。
今天的花园村,从蜡烛厂和服装厂传统产业起家,转型到科技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已形成生物与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红木家具与木制品、新建材与建筑、文化旅游与教育卫生五大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上市公司1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
花园村有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花园生物,公司已建成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3、羊毛脂胆固醇、精制羊毛脂四大类产品的全球最大生产基地;有世界最大的宽幅铜板带生产企业——花园铜业,荣膺“中国铜板带材十强企业”“中国铜棒(排)材十强企业”;有全国领先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花园新材料,是浙中南地区最大的包装新材料龙头企业之一,名列中国纸包装工业纸箱彩盒50强;有填补浙江空白的高性能铜箔生产企业——花园新能源,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提供关键材料;有全省领先的智能化全自动新型建材生产企业——花园建材,技术水平以及产业规模已达到“浙江领先 金华第一”。
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使花园村获得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的新动能。花园村创办了红木家具城、原木市场、板材市场、红木配套中心以及国际物流中心等,形成红木产业集群,打造了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花园红木家具城以及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花园大型木材市场。
科技产业的发展、红木家具产业集聚,吸引了大量的配套服务商家,花园村顺势而为、主动打造,建设了花园商业中心、花园粮油商贸城、花园购物广场、花园雷迪森大世界、花园大厦、服装一条街、饮食一条街、建材两条街、花园大排档等配套设施,共同形成花园村的商业圈。
花园集团的发展、红木家具产业的集聚、花园村商业圈的形成,为花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全村有个体工商户2950家,其中红木家具以及木制品行业就有1871家,占比63%,物流快递、酒店住宿、餐饮小吃、建筑劳务等1079家,占比37%,形成了“人人忙赚钱、家家赚钱忙”的氛围。
经济发展为花园村的社会建设、文教卫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千万工程”为花园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提供前提条件。通过一次旧村改造和两轮大规模并村和土地整理,建立了科学的村庄规划,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生活小区加快构建。与此同时,花园村建成了由浙江省“千万工程”展示馆、花园文化广场、人民体育广场、花园党群服务中心、花园天香湾景区、花园现代农业、福山胜境等生态旅游观光区。在此基础上,花园村高起点建成一家医院、3座幼儿园、2座高中。
花园村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升级,不仅给小花园村以及两次扩容后的大花园村带来了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而且吸引了大批外来人才共享发展。本地人才创业,外来人才,包括国际高端人才来花园村就业和创业形成了良性互动,使花园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创新的新阶段,形成了“村民比市民富、村容比城市美、生活品质比城市高、田园风光和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花园经验”。
花园之路的基本经验
回顾总结花园村40多年来的发展之路,以下几条基本经验是很明晰的:
共富共享先进理念引领,是花园之路的不竭动力。办厂致富的邵钦祥,从来没有忘记他的村民和花园这片土地,他认为,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从1981年办厂开始,邵钦祥每年从企业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庄建设,40多年来,他已累计出资20多亿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福利事业。这种通过企业自身发展,自我积累,进而直接“以工补农、以工补村”的方式,推动了企业发展与乡村社区发展良性互动。花园村民拥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三项保险待遇;村民享有建房补贴、奖学金制度、免费安装数字电视(单向和双向)等31项福利;村民每人每月领取大米25斤、猪肉2斤、鸡蛋2斤、茶油2斤等物资;村庄还出台引进高级人才政策,符合条件人员可以落户花园享受村民福利待遇,全日制专科、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才还能领到1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人才购房券,村里每年福利支出8000万元以上。
“千万工程”托底村域空间扩容,是花园之路实现产业增长、空间格局优化的关键核心。2003年6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千万工程”后,仅仅过了一周,6月11日,第一站就视察花园村,称赞“花园真好”,并提出,先富起来的花园村要带动更多的村共同富裕,做好带头示范。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久久为功,深刻改变了浙江的乡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引领着浙江山乡巨变。花园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实行两次“一村并九村”,通过兴办实业、搭建平台、多方融资激活了资金要素,以旧村改造和土地整理盘活了土地资源,以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公共服务集聚了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推动构建了多元化、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体系。
守正创新、依法按照规划重塑富美国土空间格局,是花园之路行稳致远的重要依据。花园村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试点及全国唯一的“村域小城市”培育试点,按照既保持乡村特质、又体现城市品位的要求,率先启动村域空间规划省级试点和花园村小城市国土空间发展研究。稳步开展花园村近12平方公里村域控制性详细性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并建立村域规划审批机制,完善村域规划管理机制等。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花园之路创造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标杆的开关密钥。花园村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将整个村划分为村民居住区、生态农业区、第三产业服务区、高科技工业园区多个功能区块,促进了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整合重组和集约利用,优化了产业布局和生活配套。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花园村实施空中换地:21层以上高楼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15幢,在建的还有十几幢。花园村有学校、医院、商场、酒店、文化广场、剧院、职工活动中心,还有工农中建等7家金融机构在花园村设支行。
党建统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治理,是花园之路破解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的制胜法宝。花园村创设“大党委”运行模式,挂牌成立由东阳市委直接领导的花园村联合党委,同时增设“两新”党委,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成立了纪委、政法办、保卫部、法律事务部、调解委员会、花园村治安联防总队和救援队。设立矛盾调节室,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处理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发挥村民自治,成立全国首个村市政管理委员会,下设7个部门,设立矛盾调解工作室,以“小事一天内解决、大事三天内解决”的治理机制,40多年小事大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上交,村民零上访。花园村率先在村级实现95%的事项“最多跑一次”,村便民服务中心可办理600多项村级代办事项,实现了村民“办事不出村”。
(作者单位:郧文聚,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荣西武,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陈立毅,浙江省东阳市人大代表、财经委委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