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小院发展 为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时间:2023-07-19 01:36:2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郭修平 吴金桐 字号:【

  “科技小院”是一种以驻村研究生为主体,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目前,吉林省已建成8所科技小院,分布在吉林省梨树县、延吉市、白山市等区域,对吉林省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形成了更全面的覆盖。科技小院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服务了乡村发展,也实现了自我服务功能。参与其中的研究生能够在技术示范和生产操作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形成“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推进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吉林省是科技小院建设的先行省份,应充分发挥好农业、教育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小院创新发展,为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教育、科技、人才的有力支撑。

  主要成效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科技小院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适宜的技术支持,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对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通榆谷物科技小院团队,建立了一套“大学+政府+帮扶单位+涉农企业+种植大户+贫困户”六位一体的多方联动模式,直接帮扶贫困人口1700余人,实现全部脱贫,增加农业产值2000余万元;宁江果蔬科技小院在当地创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专家+农户”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已研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蔬菜优良品种300余项,现有日光温室47栋,塑料大棚300栋,年产各种优质蔬菜500多万公斤,农民纯收入近10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创新农业科技生产方式,助力产业兴旺发展。科技小院驻村专家、学生贴近农户生产、生活,不断创新农业科技生产方式,解决农户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困难和生产难题。龙山蛋鸡小院成立以来,申报相关饲料添加剂发明专利3项,制定“蛋鸡菌物多糖无抗饲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1项,研发特色鸡蛋“不老莓鸡蛋”,得到GRA无抗产品认证,培训农民110人次,技术辐射面积1.2万亩;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团队创新研究出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大赛中获特等奖,现已在省内推广近10万亩。

  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科技小院将研究生的培养地点带到了田间地头,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人才队伍扎根服务乡村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科技小院也促进了农民技术能力增强,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素养。和龙桑黄科技小院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培训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500人以上;通榆谷物科技小院设立工作站16处,科技服务范围覆盖通榆县全境,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培训农户2万人次,培训党员干部、种植大户、农业技术人员2000人次,总计指导农户8500户。

  困境与问题

  物资条件区域差异大,科研器材配备不足。目前科技小院的资金支撑主要依靠研究生导师的项目经费、院校与政府农业推广机构的合作经费,或是研究生的学业补助,其他资金来源非常匮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小院的推广经费对于日常活动花销可谓杯水车薪,师生住宿条件比较简陋,缺少独立的洗浴空间,个人生活区域也很狭小,经费不足成为了科技小院建设的共性问题。另外,科技小院所在驻地普遍缺乏科研平台、实验室以及相应的实验器材,学生在发现问题后无法及时进行试验样本测定以及试验数据采集,进而延误专项课题开展,约束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

  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不强。科技小院师生长期驻扎在农村一线,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试验和科研工作,但高校对于科技小院师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以及意外险、保险购买方面缺乏统一的保障标准。同时科技小院人员专业结构偏单一,大多是由主带导师的研究方向所决定。如玉米科技小院团队主修玉米的养分管理,难以解决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这些现实情况限制了科技小院引领效应的发挥。

  另外,科技小院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需要与农户、企业、高校、地方等多方主体打交道,容易出现事多、事杂、事乱的情况,在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科技小院在运行中往往缺乏统一调度的组织或个人,不利于农业技术的集中攻关和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农业科技成果接受率低,缺乏科技小院发展考核标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科技小院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虽然吉林省科技小院发展已初有成效,但仍有很多农户对科技成果的接受率比较低,技术推广工作面临阻碍。尤其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村落,农户缺少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学习,对新技术或新产品大多持有怀疑、观望态度,不信任或不愿意尝试创新的科技成果,制约了科技小院的发展进步。

  另外,随着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科技小院的建设质量问题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目前吉林省还未出台科技小院发展的考核标准,难以科学权衡在经济引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差异,不利于相关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职能发挥。

  发展建议

  凝聚多元主体支持合力,完善资源配置。一是增加政府对科技小院研发资金的投入。相关部门应出台因地制宜的资金支持政策,设立科技小院专项基金,重点关注生活环境和起居条件,明确资金的应用范畴和使用标准,为科技小院运行提供保障;二是提升高校对科技小院实验器材的供应。科技小院不在校园内,但却是教育、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平衡教育资源、实验设备的配置,让校内外的师生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具备相近的条件,发挥高校在科技小院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加大合作企业对科技小院的资助。科技小院与当地龙头企业能够建立合作平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合作企业应根据盈利情况为科技小院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构建可持续的良性合作关系。

  优化组织运行管理制度,建立考评机制。一是构建奖励、激励制度。应根据科技小院建设情况对参与师生设置奖励机制,在评优评奖、职称评定、人才评级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公安部门联合当地村委会构建安全保障工作机制以保护科技小院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高校应设置专项资金为师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三是制定科技小院考核标准。相关部门应联合开展科技小院等级评定,定期开展考核验收,对考核优秀的科技小院予以奖励,激发科技小院活力。建立科技小院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对运行不善的科技小院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实际运行的科技小院予以退出或转型。

  加强生产服务科普宣传,推进成果转化。一是加强科普宣传和示范培训。依托试验田、试验地让农户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收益,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信心,让农户树立起主动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观念;二是广泛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政府职能部门、地方高校应与其他省份对口单位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积极分享科技小院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共同营造良好的组织条件,在科技小院建设进程中探索农业科技共创、共享发展路径。

  (作者单位:郭修平,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金桐,长春新区吉大慧谷学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