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养殖业如何“走出去”
时间:2023-09-04 14:42:1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孙岩 王北阳 张文博 李慷 字号:【

  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减缓饥饿和贫困、促进就业和生计、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世界认可。很多国家提出希望与我国在渔业领域,特别是水产养殖领域加强交流合作。

  从战略方向上看,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是拓展养殖空间、缓解资源矛盾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水产养殖业的有效手段,是中国水产养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必由之路,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沿线国家的高度关注点和利益结合点。多渠道全方位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充分发挥中国水产养殖业在稳产保供、资源养护、服务政治外交大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仍处在摸情况、找规律、探路径、育实力的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不多,相关信息有限,成功案例和重大项目较少。笔者通过对水产养殖业有关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现状,提出影响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主要问题和措施建议。

  中国水产养殖业

  “走出去”现状

  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含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走出去”是指水产养殖企业在境外建设养殖基地、产业园区、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广义的“走出去”还包括水产品对外贸易、水产养殖国际科技合作和对外援助等。中国水产养殖企业海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如一些大型水产饲料和养殖龙头企业在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逐渐尝试建立海外销售渠道,打造海外品牌,进而探索发展海外养殖,从产品贸易发展到建设海外基地和产业园区,或通过收购当地企业以提高产业附加值。

  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国,如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低廉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受双边关系、地缘政治以及贸易保护主义、资源保护主义等影响,境外投资风险和困难远高于国内,企业自身防范化解境外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仍以少数大型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受资源和能力限制“走出去”的较少。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企业主体相对薄弱,政府推动仍然处在投石问路阶段,短期内水产养殖业“走出去”困难多、风险大,“走出去”步伐或将趋缓。但放眼未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是大势所趋。随着国际社会对水产养殖的认可和关注持续增加,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未来有望形成立足东南亚,向非洲、拉美、中东拓展的发展格局。

  困扰水产养殖业

  “走出去”的主要难点

  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相关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相对于种植业、畜牧业等其他领域,水产养殖业“走出去”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相关政策法规不能完全满足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需要,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提出的诉求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如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越南、印尼等国家发展水产养殖业,需向海外基地大量出口水产苗种。根据目前中国海关规定,养殖出口水产品必须来自备案养殖场。但备案养殖场的标准未考虑水产苗种,也没有针对水产苗种出口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水产苗种出口非常困难。苗种出不去,影响海外养殖基地的发展

  建设。

  多双边合作机制纾困解难的作用不明显。多双边合作机制为推动“走出去”发挥着搭建平台、提供保障的作用,但多双边合作机制多数为配合外交大局建立。很多签订的框架协议仅停留在意向层面,没有实质性进展。

  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信息咨询分析利用不充分。企业主体难以全面及时掌握合作国家政策、资源、技术、市场、海关等各方面信息,加大了对外贸易、投资和合规风险。

  水产养殖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竞争力不强。水产养殖业“走出去”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主体普遍缺乏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经营能力。如资金、技术等资源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专业化分工和协同配合,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仍需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本土化意识不足,与“走出去”目的国文化差异等挑战长期存在。

  中国水产养殖业

  “走出去”措施建议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制定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相关政策法规。组织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政策法规调研,立足“走出去”企业的问题和需求,了解各类政策法规实施情况和效果,指导水产养殖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并将调研情况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对接,推动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法规。如针对苗种出口难,积极与海关部门沟通协调,建议其针对苗种出口制定相关规定,避免自我限制。

  加强统筹谋划,研究完善水产养殖业“走出去”顶层设计。编制《中国水产养殖业中长期国际化发展规划》,在科学研判国内外市场资源状况和合作基础的情况下,全盘设计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目标定位、区域布局、关键环节、重要抓手、实施主体等,即系统回答“为什么”“去哪里”“怎么干”“谁来干”等问题。

  深化国际合作,强化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支持保障。跟踪已签订的多双边合作机制运行情况,推动机制发挥作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加强与资源丰富、政治稳定、市场广阔、基础设施较好的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交流合作,明确双方在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合作重点。鼓励我国水产养殖企业与目的国企业合作,开拓生产和销售渠道,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各级政府、金融部门、科研院校、推广系统等广泛参与、协同推进水产养殖业“走出去”。加强与涉渔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重要国际规则、标准制修订,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整合信息资源,加强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信息分析。按照重点区域或国别组建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专家组,整理挖掘各部门与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相关的信息,并针对水产养殖业行业特点和核心需求,多渠道动态采集“走出去”目的国和主要水产品进出口市场国的水域资源、产业政策、贸易战略、发展需求等关键要素,为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提供智库服务,更精准发挥信息指南针作用。

  引导企业互助,提升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走出去”典型企业,建立企业互助机制,鼓励“抱团出海”,以点带面助推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组织编撰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典型案例,对“走出去”的实践经验、成功案例进行总结梳理,摸清“家底儿”,归纳盈利模式和投资策略,总结提炼其他国家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经验做法,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借鉴参考。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水产养殖企业申请“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认定,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孙岩、王北阳,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张文博、李慷,上海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