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 做好四篇文章 激发脱贫群众经营性增收潜力
时间:2023-09-04 14:30:2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李熙 字号:【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深入推进《红河州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和《红河州促进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注重优化脱贫群众的收入结构,在巩固工资性收入的基础上,把经营性收入作为脱贫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加大产业帮扶资金投入比重,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科技化、组织化水平,增强脱贫群众参与产业融合、嵌入产业链条的能力,不断激发脱贫群众经营性增收潜力。红河州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2022年度达到14529.63元、2023年前两季度达到8411.84元,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中经营性收入占比23%。

  富民产业“特”起来

  红河州注重把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作为脱贫群众增收的关键来抓,努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确保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创新一批。全州2022年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2.64亿元、2023年已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2.44亿元,其中产业帮扶资金占比超60%。坚持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帮扶对象,坚持开发式帮扶的根本措施,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列入州政府年度10件便民惠民实事来抓,加大对脱贫县主导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目前,全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投放60.93亿元,惠及脱贫户8.56万户,其中2023年新增贷款4.46亿元。推广“富民贷”业务覆盖至7个脱贫县,今年以来共发放贷款金额2.2亿元,惠及农户1996户。红河州13县市在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中,充分发挥“多、特、好、早”农业优势,全部选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个旧乳业、蒙自水果、河口水果、红河水果、建水水果、屏边水果、石屏水果、金平中药材、开远花卉、泸西蔬菜、绿春茶叶、弥勒养殖、元阳梯田红米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并不断挖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丰富乡村发展业态。元阳县、红河县高质量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产业和绿色生态模式,示范区面积分别达到4.52万亩、1.5万亩,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通过专家连年测产,亩产值由过去的不到3000元提高到8000元。弥勒市弥阳街道小河边村种植鲜食玫瑰花2000余亩,与龙头公司长期合作开发玫瑰饼、玫瑰酱、玫瑰醋、玫瑰花茶、玫瑰酒等系列产业,并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玫瑰花产品的品牌化。村小组年人均纯收入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

  科技赋能“强”起来

  红河州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破解高中教育“县中困境”,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质效,让孩子特别是农村户籍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促进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均等化。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注重农民工子女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扎实推进脱贫劳动力“人人持证、技能致富”专项行动和“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积极探索脱贫人口高标准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电商达人”培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积极整合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行动等项目和市场资源,引导科技特派团、产业顾问组等加快匹配特色产业、有效发挥作用。及时出台《红河州“红河奔腾”人才计划(试行)》,实现全州行政村(社区)人才挂联支持全覆盖,把科学技术送到老百姓手里,把论文写在红河大地上。在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数字花卉产业链平台,引进云之澳、景泰等25家企业入驻园区,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功能,鼓励种植能手创业,由企业统筹种植面积、品种规划,提供种苗、技术支撑,负责采后指导、产品协助销售。在智慧农业联农带农方面,做到一部手机管理农场,在种植管理和销售环节提供精准服务,用温度控制大棚花卉开花时间和花期,将气候变化、价格波动等信息与农户共享,实现农户利润最大化。同时,红河州各地善于发现、挖掘和培养当地“土专家”,带领群众逐步增强科技素质。屏边县白云乡积极协调县级有关部门给予59.4万元财政衔接资金的支持,支持乡土专家带动农户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有效破解了高寒山区产业发展慢、群众增收难的问题。目前,白云乡阳荷种植户发展到200户,种植规模发展到2000余亩,实现年产值800余万元。

  经营主体“带”起来

  红河州瞄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需要办企业,从而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企业激发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市场对接起来,实现企业赢利、地方发展、群众增收的高度融合。目前,红河州共有农业企业9759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70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28家),成功引进荷兰安祖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注重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不断提高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参与产业融合、嵌入产业链条的能力,让脱贫群众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泸西县培育和引进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近40家,土地流转21万亩,每年土地流转租赁金收入超过3亿元,农户务工收入约18亿元。红河县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5亿元,开发荒山4.1万亩,将昔日的陡峭山坡和不毛之地变为四季常青、瓜果飘香的满山绿海,并采取土地流转、优先务工、基地培训、产业帮扶等多种方式带动1万余名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并培养“明白人”“带头人”100 余人。

  组织引领“跑”起来

  红河州为充分激发脱贫群众经营性收入的潜力,把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放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上,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组织和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到“党的政策这样好,我们要努力向前跑”,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把村级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各类社会组织等力量拧成一股绳。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确保全州每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泸西县81个行政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把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为利益共同体,跑出群众增收“加速度”,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15724.9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50万元的34个、50万~100万元的2个、100万元以上的4个。建水县南庄镇干龙潭村在规模化种植1.7万亩葡萄基地的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引领农民发展合作社,做到“一条龙”服务群众,从土地流转到水电设施、技术培训、销售市场,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主要原因同样在于党组织领办果蔬合作社,让懂市场、善经营的“明白人”“带头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和合作社理事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收购,维护农民利益。如此一来,村集体经济收益有保障,人民群众也得到很大的实惠。2022年,勐龙村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400亩(两季),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万元。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