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河南分行借助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兴农撮合”活动机会,全力配合河南省政府优势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工作。落地全国首场“兴农撮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银政企对接活动,积极推广工行全国性产品“种植e贷”,创新推出地方特色“粮食收购贷”“e牛贷”等,围绕近千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展涉农数字供应链服务,对特色产业集群、强镇等投放贷款80多亿元。
河南省是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已由“国人粮仓”变为“国人厨房”,正在丰富着“世人餐桌”,让“粮头”紧密衔接“食尾”。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2019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要求,计划在全省打造小麦、花生等十大优势产业集群。
工行河南分行以“兴农撮合”活动为切入点,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要求,不断加大对优势特色农业支持力度,开展“平台+撮合+金融+生态”一揽子综合服务,创新加强金融供给。
主要做法
做好银政联动,持续拓展对接广度深度。体制机制方面,工行河南分行组建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与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建立联席制度,定期进行座谈,互通双方服务乡村振兴最新政策、制度、产品、重点项目等,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定重点支持的项目和客群,保障特色产业金融服务精准直达。重点突破方面,在开封落地全国首场“乡村产业带头人”产业集群银政企对接活动,邀请来自花生、奶业、肉羊和甘薯等产业集群负责人、企业代表以及工行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创新采取“产销对接+融资推介+实地观摩”方式,就政策要求、集群特色、金融产品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
做好撮合赋能,发挥优势提供多元化服务。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全省农药监管平台建设,将农资交易重要环节的相关方和信息等转移至线上,同时嵌入支付、结算、信贷、发卡、存款等金融服务,实现智慧化管理。配合农业农村厅开展平台培训推广,为相关农药店主介绍政策制度、产品服务,并逐渐向相关上游企业延伸,平台目前已登记订单总笔数3.3万笔,总金额3.11亿元。发挥服务优势,组织夏邑县北岭镇水果企业、信阳市茶叶企业参与“兴农撮合·特色产业行”专题活动,向全国传播推广河南优质“土特产”,浏览量上百万次,联合政府部门举办线下银企交流会,推介工行信贷产品,现场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做好产品适配,因地制宜满足融资需求。抓好“种植e贷”推广落地,2023年初,工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种植e贷”,河南分行抢抓春耕备耕等资金需求窗口期,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加强银政合作,全面掌握市场规模、产业链条、成本收入、主体清单等数据信息,并开展贷款产品可行性论证,为小麦、山药等种植业集群搭建专属贷款场景,充分发挥当地种植业优势。同时,加强业务试点、推动与指导,选取农业大市周口市为重点突破地区、小麦为重点突破产业,集中资源第一时间试点落地后,在全省复制推广经验。经过半年的努力,工行河南分行“种植e贷”余额户数、余额均位居全国前列。推进数字供应链融资,围绕954家省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对接合作,先后以牧原股份、豫粮集团等为核心企业,拓展了15条数字涉农供应链,为191家上下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建设地方特色贷款场景,根据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特点,联合担保公司等,量身定制地方特色产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如针对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推出“e牛贷”,针对强筋小麦产业集群推出“粮食收购贷”等,累计创新17个地方特色信贷产品,投放超20亿元,涵盖种植、养殖、专业农贸市场交易、土地流转、粮食收购等多个领域。
支农成效
开展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兴农撮合”活动以来,工行河南分行承办多场全国性大型撮合活动,运用“兴农撮合”平台服务触达近6000户经营主体,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投放贷款80余亿元,其中,“种植e贷”余额超18亿元,涵盖了小麦、玉米、食用菌等30多个农产品,数字供应链融资余额14.62亿元,商户贷、粮食收购贷以及地方特色贷款余额超50亿元。截至6月末,工行河南分行涉农贷款余额1456.5亿元,较上年增加320.37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27.41亿元,有效满足涉农企业、小微客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
推广价值
银政合作是基础。服务乡村振兴对工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农业农村部门、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等长期深耕三农,对涉农政策、重点项目、重点客群等信息十分了解,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能大幅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性。用心创新是关键。乡村振兴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客户的金融需求是多样性、多层次的,只有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客户的实际情况创新适用的特色产品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赢得市场先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