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要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做大“蛋糕”是基础,这个基础来自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海宁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连续实施八轮“强村富民”政策,通过输血、造血、活血,推动了海宁村级集体经济飞跃式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升,谱写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29亿元,经营性收入6.52亿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645.05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372.49万元,19个村社经济总收入超1000万元,实现村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77元,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6。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5353元,同比涨10.9%。
加强村班子队伍建设,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海宁市委、市政府把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班子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村级经济的关键来抓。采取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培养、书记主任“一肩挑”等措施,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2022年,全体村社干部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373人,占比达到95.2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774人,占比达53.68%,选配好的村班子齐心协力谋发展,村级经济得到极大提升。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原来是有名的贫困村,自2006年以村书记吴清江为代表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坚持“要干班子带头干”的思想,村书记带头、村班子挑担,铆足干劲发展集体经济,通过资产盘活、众筹发展的思路,村级经济收入从2006年的48万元,到2022年达1008万元。
加大扶持力度,为发展村级经济提供政策保障。自“八八战略”提出以来,海宁市以3年为一轮,通过财政补助、金融帮扶、土地支持等方式,连续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到2021年底已完成七轮扶持。如:第五轮政策给予每个重点扶持村5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建设经营性物业;第七轮政策给予重点扶持村最高360万元、一般村最高160万元经营性物业建设补助。通过七轮帮扶政策,海宁市财政共转移支付村级经济扶持资金3.94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02年底的8773万元,增长到2022年底的11.29亿元,增长11.8倍。
建立“飞地抱团”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鼓励各村突破镇域、村域限制,在市级平台、城镇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区位条件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建设村村抱团经营性物业。“飞地抱团”通过统筹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整合分散的土地指标、财补资金,突破了资源配置的空间限制,打破了因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斜桥镇黄墩村是第六轮强村计划重点扶持村,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原有750平方米物业用房,年租金只有4万元,即每平方米53元/年,后来其通过强村政策扶持在镇工业集聚区抱团建设了4890平方米的工业标准厂房,年租金达到81.9万元,即每平方米167.3元/年,单位面积租金增长3倍以上。截至2022年底,海宁市累计实施“飞地抱团”项目38个,参与村次358个,总投资约42.09亿元,可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2.5亿元。
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为村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除了经营性物业增收外,海宁市许多村立足自身实际,开辟多种集体经济增收方式。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增收。结合农业“两区”建设,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农业设施大棚、粮食烘干、仓储等农业设施,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如:斜桥镇新农村通过发展“稻虾共养”实现亩均产值达7000元,亩均纯利润约3000元。二是探索“太阳能”新物业增收。合理利用村级物业、村民屋顶空间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采用“全电上网”的模式将屋顶光伏所发的清洁电能全部并入当地电网,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如:海宁市袁花镇联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投资555万元,有效利用村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厂房建筑物顶面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替代燃煤电厂的建设,同时每年增加每村集体收入25万元。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增收。村集体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服务组织,提供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劳务承包方式提供服务,增加服务收入。如:海宁市钱江潮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当地农户提供全程托管、种子供应及代育秧、统一农业投入品供应、粮食烘干、无人机飞防作业等服务,2022年实现收入296.81万元,利润18.36万元。
推进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为了完善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切实保护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让村民群众享受集体经济增收红利。2005年,海宁市出台了《关于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在11个农村社区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全覆盖。率先进行试点改革的硖石街道农丰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金额已从2005年的6.02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170.86万元,增长27倍,累计实现分红1488.08万元。海洲街道新桥股份经济合作社2022年分红266.75万元,1335名股东平均每人分红1998元,2006年至今已实现累计分红3677.01万元,平均每个股东27543元。2022年底,全市已有56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分红,当年分红总额2892.47万元。
深化“活权富农、科技兴农、人才强农”,为农民增收提供项目与技术支撑。一是深化活权富农,创新实施“十万农民变股民”培育计划。探索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农房入股“三大路径”,充分激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闲置农房等“沉睡资源”,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出资入股“分股金”、农民务工“挣薪金”的“一地三金”多元增收模式,实现农民资源变资产。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2022年,盘活闲置农房2703宗,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7298.1万元。二是突出科技富农,科技转化促增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建粮油、蔬菜等7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近三年累计实施省市农业产业团队项目30余项。大力推广生态高效农作模式,如水稻—澳洲淡水龙虾共生种养模式,亩均产值超12000元、利润超4000元,该模式累计推广2800亩。三是聚焦人才强农,引领农民群体“学起来”。统筹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深入实施“海宁农培”精品培训品牌战略,突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能工巧匠型”人才培养,开展持续培养和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和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打造出一支满足需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明显的乡村人才队伍。近三年来,全市培育农创客62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307人、高素质农民526人,“海宁园丁”入选首批省级农民促富品牌。
(作者单位:陆树杰、章恩婷,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经济作物技术服务站;丁晓燕、孙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