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姿态万千的荷花、郁郁葱葱的生态栈道、休闲惬意的露营基地,构成一幅幅美丽的黄溪坑风景画。
黄溪坑村地处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高桥镇南部,距沙县主城区17公里,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然而,2019年以前,这样的条件却没有成为乡村的发展优势。
“黄溪坑村没有特色产业,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村里留守的老人以种植水稻、养猪为生,村里到处是私自搭建的猪圈,臭气熏天、苍蝇成灾,村民们戏称为‘猪圈村’。”黄溪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玉勇说。
2022年9月,沙县区被列为全国新一批104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乘着这股“东风”,黄溪坑村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通过无偿退出和村集体流转等形式完成了全村“一户多宅”的处置,不断探索“农业+康养+旅游”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这个“落后村”转变成为集农事体验、休闲观光、餐饮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美丽休闲乡村。
巧用“沉睡”资产
2021年黄溪坑村被列入高桥镇第二批“宅改村”。邓玉勇说:“‘宅改’之初,村‘两委’干部主动带头拆除自家违建的猪圈,并走入村民家中讲解相关政策,争取村民支持。”在“宅改”工作的推动下,昔日臭气熏天的“猪圈村”正朝着美丽休闲乡村华丽转身。
下好规划“先手棋”。在优先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基础上,以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融合艺术性与创造性手段,撂荒地复耕复垦面积41亩,种植优质稻、荷花、玉米等多种作物,打造宜种宜游美丽田园,形成有颜值有故事有创意的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打好发展“基建牌”。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无偿退出猪栏、旧附属房等24处,拆除面积近4000平方米,将2000平方米腾退后的土地用于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宅间道3条,新建凉亭1座、公厕2座、休闲步道3公里及若干景观节点,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用好整治“组合拳”。探索“托管+流转”整治模式,引导农户将185亩耕地流转给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向财政、交通等部门争取40余万元资金用于150米公路挡墙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焕发乡村“生气”
党建引领是黄溪坑村摆脱“空心村”的秘诀。邓玉勇介绍,近年来,黄溪坑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探索联动发展,绘就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建强“主心骨”。自村“两委”换届以来,黄溪坑村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提档升级;建立在外乡贤台账,加强日常联系和服务,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回村任职。2020年以来,吸引12名人才返乡创业,发展乡村露营、特色种养等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织密“治理网”。制定党员包联制,党员设岗定责,构建“党建网格+”多网融合治理体系,探索实践“党支部+村组网格+党员干部”模式,打通工作落实“堵点”“痛点”“难点”,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格局,先后获评2021年“六无”村(社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奏响“联动曲”。统筹协调“七所八站”力量,发挥“一党委三中心”作用,组织“六大员”下沉到村,充分发挥驻村帮扶队伍作用,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70余个,打造多元共治、部门联动的共建格局,筑牢村级稳定“第一道防线”。
抓好特色“引擎”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除杂草、施新肥、修旧枝……黄溪坑村红美人优质水果采摘园里一派忙碌景象,经过多年的培育,“红美人”红心橙已成为当地特色品牌,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
联农带农强产业。以乡情为桥梁,支持农民直接或参与经营,号召组织一批新乡贤回村共同创业,成立福建省三明市曲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打破以往村集体自主运营的传统模式,尝试探索“集体入股、公司运营”旅游项目开发运营模式,采取“企业+露营”“企业+休闲农庄”“企业+民宿”等联农带农创新模式,带动25户农户家门口就业。据统计,2023年春节期间,黄溪坑村共接待游客9000人次,收入可达45万元。
融合发展促增收。按照产业生态化的思路,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投入100万元引进美国红心橙、红美人等优质水果100余亩观光采摘园项目,积极打造荷花鱼塘、农业生态瓜果园等农耕文化体验区,从农业向体验方向拓展,推动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抱团发展,2022年村财总收入达27.34万元。
聚焦民生办实事。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重点领域,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宅基地改革等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补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短板。
“自曲洋森林公园项目实施以来,有许多游客来到黄溪坑,越来越多的村民打算回到家乡创业。”邓玉勇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黄溪坑村不断集聚休闲、康养、民宿等业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配套服务,让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高桥镇人民政府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