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肃南 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
时间:2023-10-07 13:45:4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陆家木 刘同伟 强少君 字号:【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境内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历史遗存丰厚,优越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资源为肃南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后劲。肃南县始终把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将生态建设贯穿于“生态立县、文旅兴县、畜牧稳县、工业强县、依法治县”的兴县战略中,打响以农耕文化为魂、游牧文化为基、田园乡愁为韵、创意体验为形的“山水肃南·裕固家园”生态旅游品牌,最大限度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

  抓好产业化大项目

  护航高山草原自然生态

  巴尔斯景区位于祁连山北麓中段,距肃南县城28公里,主峰为巴尔斯雪山,是裕固族人心中的“神山圣地”,被誉为“中国西部秘境”,是冰雪体验、户外运动和徒步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是肃南县近年来新晋网红观光打卡地。

  “巴尔斯小镇项目运作经验证明,推进大项目建设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对生态资源的科学规划和保护力度,增加财政、村集体、牧民和投资商的收入,为生态修复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抓手。肃南县在认真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政策以及推行‘林长’巡林、‘河长’巡河、健全生态管护员队伍的基础上,聚全县之力,重点推行以高效农业、生态工业为主的大项目谋划运作,在培育拉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更能够科学、高效治理恢复自然生态,推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肃南县委副书记巴玉霞说。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好现代农牧业,全县重点加快推进“一区两园五基地”,即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马鹿文化产业园,6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10万头肉(牦、奶)牛生产基地、1000头甘肃马鹿驯养基地、15万亩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及5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的建设,目前总投资已达13.04亿元。2023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68亿元,同比增长6.9%。同时以大项目为依托,积极主动衔接推动农田碳汇、设施农业、甘肃马鹿种质资源保护等配套小项目落地,加快了全县现代生态农牧业、生态工业体系建设,厚植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底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肃南县持续的生态治理获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6.3%,居全市第一;全县森林、草原覆盖率分别达11.8%、70%。良好的自然生态、整洁的社会环境,为肃南旅游业发展积聚起巨大的潜力。

  全面提速旅游大开发

  守住历史文化生态

  祁连山马鹿文化产业园马鹿养殖基地位于肃南县祁连山北麓中段海拔3500米的高山草甸中,面积2万多亩。产业园由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兴建。“公司在政府支持下,投资2.1亿元打造马鹿产业园,计划明年10月建成并投入营运,最终将项目打造成全国祁连山马鹿驯养和加工产业示范基地、甘肃马鹿文化科普基地。”公司总经理杨旭忠说。

  “马鹿文化产业园建成后,以牧带旅、以旅促牧,牧旅融合,不仅能够实现祁连山马鹿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还能够进一步传承挖掘推广鹿文化和驯养文化,形成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共赢的局面。本着这一理念,肃南县以旅游兴县为主,对全县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进行了以保护为基础的挖掘、开发,从而使肃南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肃南县委常委、副县长高积鑫说。

  肃南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全县现有 329 处野外文物保护点、73 处长城单体建筑、2000多件馆藏文物,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

  肃南县把文旅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惠民富民的幸福产业来抓,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七彩丹霞5A级景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对马蹄寺、康乐草原、裕固族民俗度假区、冰沟丹霞、文殊寺等5个4A级景区进行了提质改造,开发建设了外星谷、巴尔斯雪山等新旅游资源,配套完善了裕固族博物馆、索朗格赛马场、石窝会议纪念馆等特色景点,做靓祁连风光旅游景区、地质奇观博览园、民族风情体验带、西路军魂传承地、石窟艺术探秘站、休闲避暑度假城、户外活动大本营、最美自驾风景线等旅游名片。全县先后举办甘肃省第三届少数民族广场舞大赛、裕固族现代服饰设计大赛、中国丝路大赛马、乡镇文化旅游艺术节等文化、旅游、体育惠民活动300余场次。

  今年以来,肃南县以突出生态优先为原则,把全域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编制完成3个特色小镇、8个旅游景区和18个旅游专业村的建设性规划。建立文旅产业项目库,储备裕固风情文化旅游综合体、裕固文化特色小镇等重大项目60余项,总投资近100亿元,为未来发展赋能。

  截至今年8月,肃南县共接待游客449.2万人次,同比增长56.7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61.47%。旅游业不仅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而且有效维护了悠久历史的文化生态,使肃南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强县。

  不断深化交流融合

  让多民族原生态异彩纷呈

  聚居在肃南县内的裕固族人口近1.1万,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涵盖民歌文化、服饰文化、生活习俗等诸多领域的传统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花。为了保护传承裕固族的文化之根,更好地加强民族团结和交流,肃南县以裕固族风情为基调,先后组织实施了裕固风情苑、裕固风情街、中国裕固族博物馆、国际标准赛马场、隆畅河风情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六个一”(一苑一街一馆一场一线一中心)工程,为弘扬裕固族文化提供了阵地。

  肃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目前有近20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为了更好地体现民族文化,肃南县投资规划打造了松木滩裕固族特色村寨、东牛毛村喀尔喀蒙古族特色村寨、康乐镇裕固族风情体验区、马蹄乡藏族特色村寨、祁丰乡文殊东纳藏乡特色村、明花乡田园综合体等13个民族特色村寨。2023年,肃南县又投资10亿元,建设祁丰东纳藏乡小镇、马蹄藏乡小镇、大河巴尔斯裕固族风情冰雪小镇、康乐裕固风情走廊、皇城夏日塔拉草原小镇等五大体现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工程”。

  同时,肃南县启动了庞大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推介工程。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肃南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民歌、服饰、婚俗、刺绣及人生礼仪等文化,有30多项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语言是“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工程”全国试点抢救保护项目,裕固族风情饰品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称号,裕固族传统手工刺绣获“中国品牌旅游商品”称号。

  为了活跃和推介民族文化,肃南县将民族节会赛事常态化、歌舞演艺市场化,民族歌舞、服饰表演和赛马、赛骆驼、博克等民族文化与传统体育活动异彩纷呈,中国丝路大赛马、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品牌赛事声名鹊起。裕固族歌舞、服饰、刺绣等先后赴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肃南的刺绣、编织等民族手工艺品供不应求,高原牛羊肉、野生蘑菇和锁阳、肉苁蓉等天然有机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高原风光也随着文化的传播而享誉海内外。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打造人民群众生活新生态

  西柳沟河从大河乡西柳沟村缓缓流过。南岸,白墙青瓦的民宿和农家乐鳞次栉比;右岸,醒目的彩虹栈道顺河蜿蜒,墨玉制作的“百福石”顺着栈道一字摆开,新建的烧烤屋掩映在丛林深处。每至周日夜晚,整个西柳沟村肉香、酒香弥漫,游人来回如织,欢声笑语不断,尽显人间烟火味。

  大河乡党委书记王叁俊介绍,西柳沟村利用邻近县城的优势,采取“支部+公司+农户+乡村旅游”模式,对村庄进行提质改造,先后培育出农家乐、民宿、烧烤营、美食广场、户外拓展等20多家,奇石根雕艺术馆、老手工作坊等“五小产业”4处。去年接待游客2.4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210万元,村集体获得收入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先后荣获“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成为肃南县城的后花园和远近闻名的休闲打卡地,成为有产业、有颜值、有风尚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漫步在肃南的高原深谷之间,像西柳沟这样的特色网红村庄随处可见,这些村庄村容美丽、村民富裕、集体经济收入丰厚,成为肃南休闲旅游的主要组成,也体现出美丽乡村创建的丰硕成果。

  数年来,肃南县先后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市级旅游专业村4个。先后荣获全国避暑休闲百佳县、中国绿色名县、2017 最美中国榜旅游目的地、特色魅力旅游城市、最具民俗风情的生态旅游大县、省级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确定为“中国民俗文化摄影基地”。

  2022年以来,肃南县按照“重点培育、打造精品、串点成线、扩面提质”的思路,整合人力、技术和资金等各类资源,稳步推进“一轴两心四区五带”(以张肃公路示范带为轴线,以红湾寺镇、大河乡为中心,以康白集镇为副中心,辐射带动皇城、马蹄、明花、祁丰四个片区,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景区配套服务带、避暑休闲度假带、农旅产业融合带)示范建设,着力提升乡(镇)集镇和中心村服务功能,围绕乡村建设三大类23项指标,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目前,全县102个村已完成52个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实现全县发展类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2023年,计划创建省级和美乡村5个、市级16个。

  截至2022年底,全县农牧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967万元,村均19.3万元。目前,全县村集体公司注册资金共计4640万,其中村集体出资达到3938万元。2023年,全县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将达到80%以上。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