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召开,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成果集中亮相。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融合发展,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正不断完善。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奖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已累计安排支持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覆盖全国1300多个县。
围绕省域主导产业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已成功培育出139个产值超百亿、14个超五百亿、3个超千亿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批全链条式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有力推动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聚焦粮食安全
集群发展增动力
“粮仓”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只占全国1/16的耕地,每年生产约全国1/4的小麦。强筋、中筋、弱筋,不同品种的小麦,被制作成面包、饺子、面条、馒头、蛋糕、饼干等不同食物,撑起了大半个中国的饭桌。
在河南省强筋小麦产业集群展台上,小麦种子、青麦产品、商品麦、各类面制品、胚芽制品、麸皮制品、秸秆制品等全产业链上的所有产品依次摆放。
产业集群展区工作人员介绍,河南省发挥自身在小麦育种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强筋小麦产业集群,已在豫东5个县区分别布局了小麦加工集聚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优质小麦制种基地,实现从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到智能化生产、仓储能力提升,再到面粉加工、面制品生产等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目前集群总产值已达到167亿元。
豫雪荣的特精粉、南街村的方便面、喜盈盈的蛋虾棒……集群建设5个项目县全部参展,13家代表企业的20多个展品,个个都有看点。
小麦产业集群的企业产品,已经从满足人们一日三餐的需要,向化工、医药、文创等领域不断延伸。
在集群的展区入口,刘氏麦秆画第八代传人刘利英的展位前,刘利英一边讲解,一边熟练地用剪刀裁剪着她的麦秆画材料,案头上摆着的正是她将要完成的生肖动物麦秆画。
刘利英介绍,濮阳的麦秆画是纯手工技艺,用的材质都是天然的麦秆。整个画作需要经过熏、蒸、烫等十几道处理工序,制作出来的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等栩栩如生。据了解,濮阳麦秆画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像河南省强筋小麦这样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国已有114个,占到了全部产业集群的64%,比如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集群、湖北省稻米产业集群、四川省油菜产业集群等。
在这些产业集群的引领下,全国已形成粮油类产业链400余条,项目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提升特色优势
农民增收拓新路
荔枝大省广东,全省荔枝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产量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一。
在广东岭南荔枝产业集群的近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内,“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的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荔枝产品的品质。
鲜,是荔枝消费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研发攻关荔枝保鲜技术,集群内的企业单位聚在一起、联合攻关,推动荔枝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取得了新突破——通过提高冷冻热交换效率,使荔枝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解冻后又能较好地恢复细胞活性,保持荔枝原有颜色和风味,保鲜期可达一年。
除了技术升级,能够带来领先优势的还有品种的保护与选育。
北京蛋鸡产业集群工作人员介绍,集群建设以来,他们已经有1个国产蛋鸡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原有7个国产品种生产性能进一步提升,促进了京系蛋鸡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52.8%,中国人每吃2枚鸡蛋就有1枚源自京系蛋鸡。
在蛋鸡产业集群展示台前,记者看到了京红1号、京粉1号、京粉2号、京白1号、京粉6号鸡蛋5个不同品种的鸡蛋实物。5个不同品种蛋鸡,填补国内多项空白,也进一步强化北京蛋鸡育种的创新优势。
展区工作人员介绍,集群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宝宝蛋、谷物蛋、初产蛋、A鸡蛋、鲜鸡蛋等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鸡蛋的品质、口感、克重、颜色等的多样需求。而且,集群内的正大、德青源等品牌,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可。
技术与品种的升级,为参与其中的农户带来了更多收益。
甘肃甘味肉羊产业集群负责人介绍,集群建设让产业从业者普遍受益。区域内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绿色标准化养殖水平的持续提高,肉羊屠宰和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明显带动了肉羊养殖户的收益增加。
据了解,甘味肉羊产业集群建设启动以来,已新增省级家庭农场11家,市级家庭农场60多家,县级家庭农场160家,新增肉羊养殖户4.3万多家,新增肉牛养殖从业人员8万多人。集群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4元,比2021年增加12.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39元。
近几年,各地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已经探索总结形成了托管服务、产销联盟、订单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农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累计辐射带动农民3400多万人,项目区主导产业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激发市场活力
多元投入新机制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但让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其他市场主体,也都聚在了一起,并且找到了各自的不同角色分工。
分工、协作、联合,不同主体、不同要素优势互补,1+1>2的效应在不同的产业集群中都有体现。
山东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在2020年创建时,实施范围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约1.5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400家。
为发挥蔬菜产业集群内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链条中的优势,山东省多个部门联合出台意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
联合体由龙头企业牵头,下联合作社、家庭农场、融资机构、物流企业、农户。联合体内各方通过签订协议,形成契约、资金、资产、技术、品牌等多种联结模式,彼此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反馈迅速、应对及时,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众多市场主体的分工参与,加上政策、项目的集聚,地方政府的引导性资金投入,有了更加精准的用力方向,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也找到了投资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奶产业的链条比较完整,也颇具竞争力。
2020年,内蒙古启动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专项行动,提出3年内为奶企提供不少于500亿元的融资支持,推动产业链上“户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2022年更是出台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在每年投入4亿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再投入10亿元以上。
伊利、蒙牛等奶业巨头看准机会,积极与政府合作设立20亿元奶业振兴基金,撬动金融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推动内蒙古奶业产业集群建设驶入快车道。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投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中央财政资金,已吸引地方财政和社会金融资金超过1000亿元,乡村振兴多元化要素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