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这个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进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判断,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全胜,农民农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三农工作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是对我国乡村振兴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第一项就是产业兴旺。五个振兴的总任务,第一个就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推进县域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乡村产业特别是特色农业产业,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
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既要以产业脱贫,又要以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以产业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产业是发展水平的标志,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构建完备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是加快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动力。消费需求是拉动双循环的内在动力,农业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是扩大和释放农村消费需求、畅通城乡流通渠道、促进形成双循环的重要动力。
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是增收富农、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产业是提效增收、乡村共富的支柱。只有抓好产业发展,才能壮大集体经济、扩大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现代乡村产业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我国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我国已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条件。
现代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截至2022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731亿斤。2022年我国人均粮食483.5公斤,超过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二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明显加快。2020年,我国农产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主的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23.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三是我国乡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我国乡村产业总产值为29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20%。四是我国乡村文旅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15年以来,乡村文旅休闲产业营业收入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已经发展成为接近万亿元的乡村产业。2020年,休闲农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村电商等营业收入超3万亿元。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将主要依靠农产品加工和产业集群的崛起与发展壮大。我国2011年人均GDP开始超过5000美元,2020年已突破1万美元。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已由2000年的0.3:1发展到2020年的2.4: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实行“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模式已驶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我国现代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
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指依托区域内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才、数字、科技、品牌等资源,开发区域内的名优特产品,把产品发展成产业,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和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的综合体。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要拓展农产品及乡村产业的视野,深化认识现代乡村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对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农产品及乡村产业要再认识再深化。农产品既包括食用农产品,又包括文化产品、生态产品;乡村产业,既包括食用农业产业,又包括农村的文旅产业、生态产业和康养产业等。现代农业已不仅仅是提供人类食和用的产品和产业,而且还提供人类文旅消费及生态消费的产品和产业。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应以中央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快发展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多元的产业,促进现代乡村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发展农牧产业。这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因此,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要把现代农牧业摆在首位。2023年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稳定粮食扶持政策,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着力解决好地、种、机的问题。要切实保住18亿亩耕地,保住15.5亿亩永久性基本农田,推进实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保持和提升三大主粮种子优势,切实解决和突破畜牧业和高端蔬菜种子瓶颈制约问题。要加快农机智能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其次,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构建“2+4”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和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饲草四个千亿级产业,并明确了每个产业的发展指标和产业布局。
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这是现代乡村产业的支柱产业。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头销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要把发展县城农产品加工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大力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农区依托县城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县城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产业村镇和加工强县。要立足县域,统筹县城、乡镇、农产品集散地、农业结构、特色优势,合理布局产地加工、精深加工,建设现代产业园、产业强镇和产业集群。要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要引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要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入城乡产业,共建“五园一体”。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农民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和农村共同富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产业。一个是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性农业服务体系及产业。生产性的农业服务产业,对农业生产实行托管服务,可以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也可以半托半管、全托全管,以合同契约为纽带,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促进托管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另一个是专业化社会化生活性的农村服务体系及产业。对农村社区各类生活性服务,实行托管服务,可以半托半管、全托全管,可以急事急办、随叫随办,以合同契约为纽带,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生活性农村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社区化。
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产业。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产地或集散地建设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就地加工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善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条件,推进田头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县乡农产品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体系及产业。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发展,合理布局网点,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安全稳定的供应链,培育供应链主体。发展新型流通销售业态,加强农商互联,紧密产销对接,健全农社、农企、农校、农超产销对接,培育现代流通品牌。
加快发展农村文旅康养产业。应以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资源,发展文旅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生态农业,把农村文旅康养产业办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现代乡村产业
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现代乡村产业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走生态、高效、循环的路子,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产业。要保护和节约资源,特别是要保护好耕地和淡水资源,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好15.5亿亩永久性基本农田,稳住16.5亿亩粮食播种面积。要发展绿色低碳乡村产业,节能减排、减损降耗,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要坚持“小品种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把农业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多次作出“把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重要指示。要开发小品种农业产业,创建小品种品牌。搞好农产品小品种加工传承与创新,加快农产品小品种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品和产业结构,注重普查和挖掘农业小品种资源,发挥小品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要依据资源优势和特色确立主导产业。要以主导产业为主体,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加快培育现代乡村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优化特色优势乡村产业布局,大力支持并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要大力推动现代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推进农业全链条产业化,促进农业由产品向产业转变,从农业产业向产业链转变,从单短产业链向全长产业链转变。要充分发挥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领跑作用,建立健全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要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业和农村生活性社会化服务业。
要加快现代乡村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要把现代科技和人才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应用现代科技开发农业资源,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创新新型农业产业。特别应加快应用现代种养技术、育种技术、农机技术、加工技术、植保技术、信息技术、流通技术综合集成,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全产业链。要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乡村产业,创新绿色产业技术及其产品产业,促进绿色产品和产业发展。
要以品牌引领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提高农业品牌的文化、科技含量,创新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及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及产业品牌格局。要把品牌农业、地标农产品及产业发展纳入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性安排中。大力推进品牌农业、地标农产品及其产业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要创新和延长地标农产品及产业的生产链和价值链。打通地标农产品品牌、地标农产品加工品牌、地标文化品牌三条路径,提升地标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规模效应。
(作者系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