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强党建 老区振兴增活力
时间:2023-03-08 00:52:0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安徽六安市委组织部 字号:【

  近年来,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

  亲临六安考察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切实为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不掉队、赶上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有关经验做法多次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六安市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第一。

  在锻造过硬队伍上精准发力

  抓实“三个一”配备充实生力军。创新实施1村1名全日制大学生、1名30岁以下团支部书记、1名35岁以下妇联主席“三个一”配备工作,采取公开招录、专岗招聘等方式,有计划地选配一批年轻人进入村干部队伍。目前,全市完成“三个一”配备的村占比达64.6%,2024年底实现动态全覆盖。

  多维度培训育强领头雁。充分发挥老区红色高地优势,依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等教育阵地,扎实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主体培训。组织44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安吉、山东潍坊等发达地区观摩学习。举办“90后”村书记论坛,邀请优秀老书记现场传授经验,搭建“雏雁取经、老雁传道”培训新平台。

  “激浊扬清”锻造硬作风。推动“一改两为”向基层延伸,开展村干部队伍“激浊扬清”专项行动,对作风顽疾进行重点整顿。通过自己找、上级点、群众提、互相帮等方式,针对“假把式”“木头人”“冷面人”“官老爷”“土霸王”等“五种人”问题,精准画像、逐人过筛,教育整改1169人、组织处置70人、执纪问责63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23人。出台《加强村干部队伍监督管理若干措施》,构建起村干部监督管理闭环。

  在推动产业发展上持续加力

  创新发展模式蓄势能。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紧抓在手上,接续实施五年提升工程,实现“消空壳、去薄弱、扩强村”三级连跳。创新推行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体系为保障,村集体成立或入股公司为支撑的“一社三会+N公司”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2022年全市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17%,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57%。

  完善激励机制提效能。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与村干部报酬联结机制,出台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办法,按照政策扶持、资源出租、自主经营等类型,设定不同比例激励绩效,对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贡献突出的村“两委”成员进行激励。去年共兑现808.35万元,覆盖3475名村干部。

  推动信用变“金”增动能。高质量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采取差异化授信和整村授信等方式,有效对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乡村产业链上。去年,累计为1.6万户信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5.6亿元,大力支持中药材、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发展。

  在优化乡村治理上绵绵用力

  建立健全“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出台《“党建+信访”若干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十三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依托党建抓信访、抓好信访强治理的工作格局。开展“无越级信访乡镇(街道)”创建工作,推动基层信访形势持续向好。去年,全市无越级信访乡镇(街道)占比从一季度的23.9%提高到年底的80.3%。推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依托一个网格,搭好就业创业、智能管理两个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群众诉求收集响应、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和群众参与多元激励三项机制,做到基层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相关做法在全省三季度评议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强化联系服务群众举措。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若干规定,在全市推广“三个三分之一”“联系群众零距离”等工作法。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在信息采集环节广泛开展“叩门行动”,推动村干部走村入户、收办诉求。去年,全市村党组织协调解决农村宅基地、就业务工等急难愁盼问题13.5万余件,组织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3.9万余次。

  在强化人才支撑上汇智聚力

  加强选育盘活人才。精准选派1407名干部扎根一线、驻村帮扶,出台选派干部监督管理若干措施,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推动选派干部真履职、起作用,去年479个选派村争取帮扶资金5.33亿元,落实各类项目2648个。组织动员91名机关干部“下沉”乡镇、农业产业园区担任乡村振兴专员,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赋能增效。着眼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成产业发展带头人,联合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开办“农科班”,开设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电商、特色种养殖等专业,实施三年制定向委培,目前已招收学员两期,在校学员600余名。

  “鸿雁回归”招引人才。搭建“鸿雁回归”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将六安在外创业人才、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纳入重点跟踪服务范围,在无锡、苏州等地建立外出农民工工作站,实时提供本地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政策扶持等“一站式”精细化服务,促成8000多名在外乡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交流合作柔性引才。与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征集33个重点项目进行合作攻关。开展高校专业技术人才挂职工作,去年从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19所省属高校,聘请11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64家农业企业从事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为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