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重心下沉,推动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队伍建设,激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内生动力,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村委会任务纷繁复杂,造成村干部对工作无所不包但专业程度不足的局面。基于此,江西省彭泽县东红村主动探索以高效服务取得专业化治理的新路子。通过以老人为核心、以妇女为后盾、以新乡贤为支撑创立三支队伍,三支队伍通过各展其能为治理“增色添彩”。村委会通过搭平台、建设施、创载体为队伍“保驾护航”,进一步激发了队伍专业化治理潜力,从而使村干部从繁杂工作中抽身,集中精力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为治理有效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队伍先行,
激活专业化治理“微动力”
为提升农村治理效率,东红村先试先行,通过挖掘治理资源创建农民组织并为其提供多种服务,激活了农民自治组织的治理潜力。
挖掘资源,构建多元化组织。为适应基层治理需求,东红村充分挖掘并利用本土资源创立队伍,为农村治理“添动力”。一是以老人为核心,设党小组。为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村“两委”以老党员为核心,将退休干部、教师、军人等三十多人集结起来,设立党小组,让老年群体参与治理有抓手。二是以妇女为后盾,建服务队。由于男劳力外出务工,村中留守妇女较多,妇女间常因土地界线、生活矛盾发生诸多纠纷。为有效发挥妇女自治能力,在村“两委”倡议引导下,三位教师骨干带头成立妇女服务队。妇女队长李双喜表示:“服务队除调解纠纷外,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找事做,为服务群众献一份微薄之力。”三是以新乡贤为支撑,创理事会。东红村近两年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新乡贤回乡发展。村干部利用“三请三回”恳谈会将在外乡友、校友、战友组织起来,并以能力为先推选出代表,由新乡贤代表组织成立新乡贤理事会。
各施其长,发挥多方面功能。东红村立足本土治理资源成立老年党小组、妇女服务队、新乡贤理事会三支队伍,不断为治理“增效力”。首先,巧用威望化纠纷,当好“调解员”。老年党小组成立后将有名望的退休干部、教师团结起来,通过讲道理、规劝等方式调解村内纠纷,遏制矛盾升级。村副主任朱彤对此表示:“党小组的成立,使村里矛盾调解率达到100%,我们连续两年被评为文明示范村。”其次,利用闲暇帮弱者,当好“志愿者”。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将赋闲在家的妇女组织起来,针对村内有服务需求的独居残疾老人,服务队坚持每日一次敲门、每周一次家务、每月一次理发带领队员对残疾老人进行帮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东红,大事有人帮扶”。最后,常用智慧献良策,当好“智多星”。新乡贤理事会建立后,理事会成员利用自身经验和见识,多次为村庄产业发展、设施建设、治理改革建言献策。自2019年至今,理事会提供有效建议达200余条,加快了东红村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
满足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为使治理队伍能够长期有效运行,东红村为其提供了一系列高效高质服务。其一,以队伍要求为标准,搭建多种化平台。东红村根据队伍运行要求,在村委会大楼设立新乡贤理事会、妇女服务队和老年党小组会议室,专门供三支队伍商量事宜。同时,东红村还建有8座庭院,让大家能在茶余饭后随时随地议事、协商。其二,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完善多类型设施。东红村利用本村闲置空地,先后集资160多万元在此修建集老年人吃饭、运动、休闲为一体的颐养之家。此外,东红村筹集300多万元资金在本村建立5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颐养之家与幼儿园的建立为老人居家养老和孩子上学提供了便利。第三,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提供多渠道沟通。为使在外新乡贤的需求得到及时解决,东红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起“云上乡贤”公众号和微信群,随时随地收集需求。2019年,村“两委”通过网络渠道共解决了30多项在外新乡贤的需求。
确职定责,
助推专业化治理“大转型”
东红村三支队伍不仅利用自身优势化矛盾、献爱心、提建议,还推动村“两委”职能转变、激活村民参与,使治理不断走向专业化。
职能转变,村“两委”由“管理者”变“服务者”。三支队伍积极参与农村治理,推动村委会治理重心逐渐从管理繁杂事务向提供服务转变。首先,建全配套设备,为产业发展“筑基”。为破解东红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匮乏难题,村“两委”积极筹款500多万元建造冷链物流仓库、蔬菜大棚,使农业发展打破了距离、天气的限制。东红村也因此从贫困村转变为全县产业发展示范村。其次,配齐娱乐设施,为妇女活动“添彩”。为满足服务队的妇女跳广场舞需求,东红村利用村集体收入购买移动音响、话筒、舞蹈服装、舞蹈用具等,极大方便了妇女开展娱乐活动。村民柳应枝说:“村委会还经常专车接送带我们出去表演,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最后,提供岗位咨询,为农民就业“导航”。农民就业难是影响东红村农民致富的关键问题,对此,村“两委”专门成立岗位咨询中心发布就业信息,并根据农民技能需求邀请专人进行就业指导。截至2021年3月,咨询中心共帮助100多位农民实现就业。
为民赋能,群众由“旁观者”变“参与者”。三支队伍的成立促使东红村治理单元下沉,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一是规约制定共商,“约”出文明习惯。维护村容整洁是村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三支队伍在组织制定环保规约时汇集干部、村民建议共50余条,经过共同协商,对村委会、清洁员、群众的责任均进行明确规定,带动大家共同维护环境。二是帮扶评定共议,“评”出公认标准。对于评定困难户,东红村不再是干部提名,而是由每户当家人向三支队伍提出意见,由他们共同商议确定标准并评出符合规定的对象。村干部朱剑平介绍:“以前村里因为评困难户带来很多矛盾纠纷,现在由大家商定对象,矛盾都减少了。”三是政策执行共决,“定”出利民策略。为提高本村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村“两委”建议利用集体和个人土地建蔬菜基地。对此,东红村2000多位群众通过微信投票、线下商议共同决定推行这一建议。蔬菜基地的建立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并带动了农民就业。
方式转换,治理由“粗放式”变“精细化”。三支队伍的成立改变了传统“粗放式”管理,推动专业化治理落到实处。其一,养老有人管,让老有所依。东红村老年党小组成立后,养老问题在党小组内便得到解决。党小组通过每月定时开会,共收集并解决有关老年衣、食、住、行、娱问题50余条。在缩短服务供给距离的同时提高了老年生活质量。其二,公益有人做,让弱有所扶。妇女服务队的建立弥补了东红村公益事业不足。服务队的妇女每周都会为村里残疾人、留守儿童做一顿饭、洗一次衣,一年累计工作60余天,扶弱200人次,服务队用行动助力了东红公益。其三,产业有人带,让民有所富。新乡贤理事会的成立带动了新乡贤助力家乡产业发展,十多位新乡贤不仅资助300多万元建立大棚、光伏产业,同时,利用资源帮助拓宽蔬菜销售渠道,这两项产业平均为每户增收1万元,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引领有序,
撬开专业化治理“小窍门”
东红村通过培育队伍,激活乡村治理资源,提高了农村自治的专业化水平,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借鉴。
激活多方治理主体是推动专业化治理的重要支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治理力量,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东红村通过搭建多样化平台、完善多类型设施、提供多渠道沟通等方式极力挖掘本村各类人才治理资源,成立老年党小组、妇女志愿服务队和新乡贤理事会,充分利用三支队伍的专业能力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村庄治理,有效实现了乡村善治。
给村“两委”做减法是实现专业化治理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变化发展较快,村委会需要承载便民服务、养老助残、综合维稳、产业发展等诸多综合性事务,导致无法给群众提供精细化的公共服务。而东红村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利用三支农民队伍解决养老问题、化解农村纠纷、提供志愿服务、带动产业发展,用专业化的治理力量分担了村委会的治理任务,促使村委会从繁杂工作中抽身,进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专业化服务。
为农民提供参与平台是激活治理的必要前提。过去,东红村农民的民主参与由于缺乏平台和抓手,导致村民的力量难以被调动,农民参与治理积极性较低。鉴于此,东红村通过整合治理资源建立三支队伍,三支队伍的成立使东红村治理单元下沉,让群众参与村庄治理有组织和载体,极大提升了农民参与热情,激活了基层治理潜力。
提供高效服务是促进社会组织治理的重要条件。推动社会组织实现农村有效治理,要以服务为根本。东红村三支队伍利用治理优势促进村“两委”职能转变,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实现治理转型。原因在于东红村为三支队伍提供的高效优质服务,包括健全会议设施、打造颐养之家、建设文化广场、创建“云上乡贤”等多样化服务,为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治理打牢服务基础,促使基层治理永葆生机。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