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
时间:2023-06-27 01:10:0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刘唐 字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自2018年以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仍然存在短板弱项,需科学研判与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各地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为重点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实现了农村由脏乱差向干净整洁的转变。

  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0%以上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从普遍脏乱差转变为基本干净整洁有序。下大力气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各地区立足实际打造了5万多个不同类型的美丽宜居村庄。

  在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了管理和保护人居环境公共设施的运行管理机制。例如有的地方采用PPP模式,通过政府购买补贴、社会资本投入、第三方组织运营方式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推向市场,引入更加专业化的管护人员完成运行管护工作。此外,通过政策宣讲、培训宣传等,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可以改善村庄环境,还有利于促进卫生健康。特别是各地通过村庄清洁行动、厕所改造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

  短板弱项仍存在

  基础不强,区域发展尚不平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庄清洁行动四项基础建设内容。但是基础还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特别是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底子薄、欠账多,任务艰巨。同时,因缺乏科学规划、适用性不足,一些地方农村私搭乱建依然没有得到整治,有的地方盲目推广某些经验模式,造成适用性差的问题,比如照搬城镇污水处理的复杂工艺等,此外还不同程度存在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

  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靠“人管”,更靠“自律”,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整治主体。但是许多地方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政府包揽太多,一味“自上而下”地推动实施,把农民当成局外人,如简单粗暴地“一拆了之”,以“给钱给物”代替整治,设施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产生了许多“水土不服”“徒有其表”的浪费现象。有的农民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有的农民受传统生活习惯和卫生环境意识影响,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不足。

  资金不足,投资来源相对单一。首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公益性强,整治及后续运行管护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农村排水设施和生活污水治理资金需求更大,投入不足。其次是许多地区地方财政紧张,农村集体经济萎缩,一些村庄没有集体收入,有的甚至连公共设施建设和绿化用地等都难以提供。第三,投资模式单一,目前投资方式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投入方式来源单一导致易出现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或质量低劣的现象。最后,后续管护运行资金存在一定短缺,导致出现“重建轻管”现象。

  机制不完善,长效管护仍需加强。一是一些地方部门在具体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依法依规、政策机制、监管力度、评价考核、奖补措施等与顶层设计衔接、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二是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有省区市倡导PPP模式,但并未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三是在厕所改造、生活污水处理、废弃物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工艺技术模式上缺乏经济、科学、高效和持续的技术保障机制。

  对策建议

  注重科学规划,切实因地制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注重科学规划、系统整治,做到规划先行,编制好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村不同自然禀赋、不同经济条件、不同乡风民俗的差异性,实行分类指导。注重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平衡,统筹乡村特色与文化传承,推进示范带动,探索创造适宜模式。要量力而为,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分类别、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先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以及其他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发挥农民主体,促进多元参与。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明确主体责任。一是要建立政府、村集体与村民的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要加强基层治理,关键要靠一个凝心聚力、一心为民的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三是发挥好村民自治的作用,通过村规民约、宣传、教育、动员,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引导企业社会积极参与。创新利用税收、贷款、土地、产业等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支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

  拓宽投入渠道,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建议各级财政应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专项资金,赋予县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更大自主权。二是培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农村电商、旅游农业及新型产业等方式增强农村集体收入来源。三是创新市场化投融资渠道。探索引进企业、社会组织、村民个人等多方筹资模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障好投资人的收益。四是探索相关收费制度。在一些条件成熟、配套设施完善的农村,可参考城市物业收费方式,探索适度收取自来水费、生活垃圾处理费等方式,同时也可以倒逼污水、垃圾源头减量化。

  加强共建共治,确保长效管护。一是深入学习借鉴“浙江经验”,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共治机制,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二是强化“五级书记”齐抓共管责任,特别是落实县、镇、村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导责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全过程监督考核激励,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完善科技支撑机制。因地制宜地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在工艺技术模式选型、设施设备专业化运维、环境跟踪监测监管、村容村貌监督、村庄安全监控等方面开展示范应用,形成常态化运行管护。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