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常山县 从“美丽庭院”到“幸福庭院”
时间:2023-06-27 01:14:2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衢州市常山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源头,是全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1099平方公里,下辖3街道6镇5乡,180个行政村,人口34.2万。

  2023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以美丽乡村为底色,以未来乡村为示范,以共同富裕为追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新格局,加快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同时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近年来,常山县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突破口,推动“美丽庭院”创建向“幸福庭院”延伸。

  规划先行,盘活庭院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首先要解决在哪里发展的基本问题。该县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以摸底为前提,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对辖区内行政村闲置宅基地、低效用地和荒地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掌握主要农户家庭人口、劳动力状况、家庭收入来源、房前屋后地块分类、家庭种植习惯、人居环境等情况,并建立好一户一册台账,把特色农产品和产业要素进行合理分类,为庭院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政府引导,汇聚多元化市场要素。如何引导农户突破小农经济意识限制,更好地与市场对接,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考题。该县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指引和产业发展咨询服务,搭建生产和销售平台,帮农户选择有潜力和前景的产业,走与市场接轨之路,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动形成“一村一业”或“一村多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三产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产融合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县在推动庭院经济发展的同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庭院经济产业优势,发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乘数效应,促进融合发展。

  优化机制,推动庭院建设转型升级。推动农民由个体向联合转变,鼓励小农户联合成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共富果园建设,创新“1+2+3”利益分配模式,促进收益合理分配。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素质由较低向较高转变。开展对农户及农场主的技能知识培训,推动庭院经济标准化建设,提高庭院经济经营者整体素质,提升庭院经济的品牌影响力。

  发展庭院经济,成效显著,常山真正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激活了闲置土地资源。近年来,随着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工作的推进,常山县“胡柚”农业主导产业也面临着“种在哪里”的问题。2023年,该县推出幸福庭院计划,由政府牵头,利用低收入农户庭前屋后零碎的“小地块”种植可当年栽种、次年投产的实生胡柚树(资产确权到户)。目前幸福庭院行动已完成第一批1031户低收入农户庭院的胡柚种植。

  打通了市场“最后一公里”。紧扣“农产品进城”核心场景,迭代升级打造以流动供富大篷车为一个总切口,以供销社旗下农联公司为一个主平台,以“大篷车+连锁商超”“大篷车+供销基层社”“大篷车+旅游伴手礼”“大篷车+商会供销驿站”“大篷车+餐饮协会”5个主渠道,形成了“1+1+5”流动供富大篷车助农增收范式。

  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将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如东案乡金源村成立“腾云”公司,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实行整村规划改造,以“一户一图、一家一策”方式打造“古韵诗香”庭院,探索出了一条游在古村、住在民居、吃在农家、赏在庭院的多元化经济增长新路子。金源村每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可实现村集体增收50万元,村民创利1000万元。

  提升了庭院品质内涵。以“常山阿姨”等品牌为牵引,成立四省边际教育联盟,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同弓乡彤弓山村,结合晒秋文化,带动周边群众主动投身庭院升级提升、积极参加民宿女管家、鲜辣女厨、种植女能手培训,激励家庭成员摒弃乱堆乱放等陋习,提升了综合素养,弘扬了好家风好家训。

  (衢州市常山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