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造大船
时间:2023-09-19 09:01:2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郑浩 字号:【

  黑龙江农垦八五九农场1974年自行建造了“燎原401”号机动轮船。一个农场、非专业船厂建造出大型机动轮船,在垦区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说干就干,从头开始

  1972年初,农场交通运输还很落后,公路是沙石路,一开春就翻浆;而水路仅有三条木制舶船,加起来也只有120吨位,完成一次航行要耗时13天。为了解决物资运输难的问题,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三团(八五九农场前身)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艘机动轮船。

  6月,团修理连接受造大船的任务。8月,团修理连副连长徐士海与姜永宏、曲文亭几名老同志一起带领来自修理连的16名技术人员组建造船队。在一无经验、二无设备、三无技术的情况下,开始白手起家造大船。

  想造船,却发现连图纸都没有。徐士海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大连造船厂找到一份280吨位轮船的图纸,但他们要建造的是400吨位的大船。徐士海翻来覆去地计算,结构图看了一遍又一遍,逐渐产生一个在现有的图纸上加宽、加长船体来增加载重的技术设想,这个设计方案与计算得到了当时佳木斯港务局袁立本工程师的认可。

  12月底,袁工程师被请到现场,当他看到造船队自己建的船台时,惊讶极了,不敢相信能在这么简陋的平台上造船。

  袁工程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给大家做具体指导。他教大家看图纸、放大样、理解船体曲线,还利用晚上上课辅导,讲解图纸上标识的学名与作用及造船知识。

  元旦过后,在没有任何造船专业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大家用双肩把第一块钢板抬上了船台,接着两块、三块、五块、十块,每块钢板都是1.4米×6米……

  1973年春节一过,造船队就全面开工。曲文亭带着8名小青年,加工船体的关键部件——船首的鼻子。为了方便加工,造船队特意做了一个地炉子,将钢板放在上面加温。曲师傅手持一个带锤,8个小青年每人一把12磅的大锤,在带锤的指挥下,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地敲着加温好的12毫米厚的钢板。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终于敲出了船首的弧形。船首被焊接到船头后,整个大船顿时气势大增,蓬“船”生辉。

  从造船开始,徐士海就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他时常向青年人传授各种识图、下料的技巧。在船体整体焊接阶段,为了把钢板焊口焊透,造船队绞尽脑汁。一次,徐士海从一本介绍国外焊接技术的杂志中看到碳弧气刨技术时,顿时眼前一亮。如果掌握这种技术,造大船的主板焊缝就可以一次焊接成功,但是当时国内没有应用这种技术的经验,更没有可用的焊接气刨工具。不服输的徐士海同技术员姜永宏、焊工师傅徐兆曾一起,对现有的焊钳进行改装,历经无数次试验,经过近十天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取得成功。

  炎炎的夏季,阳光的照射和钢板反射的热浪让人喘不过气来。在这种环境下,施工人员每天都穿着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24小时不间断地坚守岗位。在一个三十多平方米的船舱里,每天都有五把焊钳同时工作。一到夜晚船台上弧光闪闪,火花飞溅,格外壮观。全体造船人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在艰辛的努力下,工程突飞猛进,船体一天一个样,隔堵、骨架、龙骨都相继安装到位。船体逐渐成型,昂首挺立在乌苏里江边的船台上。

  不知什么原因,从大连找来的图纸唯独缺少电气部分。负责人赵寅生处长和徐士海很为难,便找到修理连电修车间负责人李仁,希望他带头承接大船的全部电气工作。李仁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带着他的徒弟鞠斌进驻场地,他们连大船也没坐过几回,从来没有接触过机械船,更谈不上经验了,一切从零开始。

  电气任务的首要工作就是绘制图纸,包括船舶启动、航行、停止、航行信号、报警信号、船上照明、生活用电、防爆防潮线路及设施等部分。他们搜遍渔业连,找到两艘拖轮,李仁和鞠斌仔细研究船上的电气设备,并虚心向老船员请教。由于乌苏里江是界江,所有界江航行的船只,都要遵守明确的灯光显示与使用的统一规定。他俩就在乌苏里江边观察苏联过往船只的信号,研究国际航行信号的规则,观察船上的各种报警信号和航行灯的设置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半个多月时间,二人就绘出了大船电气部分的完整图纸。

  图纸有了,电气器材的采购又成了大问题。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很多器材在市面上无从寻找。幸运的是,鞠斌通过多方联系、请人帮忙,采购到了关键的电气材料。对采购不到的电气设备如配电盘、各种防爆防潮设施,修理连电气车间的同事们便自行研制、生产。

  与此同时,团里先后派人去佳木斯市航运局学习驾驶,去饶河学习船运管理,为首航做好了充分准备。1975年初,团里还安排5人去大连军工船舶修理厂学习动力轮机维护。

  轮船安上坦克发动机

  经过22个月的努力,凝结了八五九农场人心血和智慧的400吨位机动轮船“燎原401”号成功建成,于1974年6月23日成功下水!在船舶验收时,哈尔滨船舶检验所的专家们对“燎原401”的各项指标都啧啧称赞,钦佩不已。“燎原401”号船长56.8米、宽10.26米、高7.5米,满载排水量600吨,结构型式为混合骨架式,钢质船体材料,水密横舱壁数9。大船造价几十万元。为了充分发挥“燎原401”的运输潜力,建造过程中就考虑到了将来不单单会运油,而且还会运送粮食、化肥等。所以一些必需的管路,在建造时就安装在甲板以下,8个舱口都集中到两个点,看上去就像一艘普通的货船。“燎原401”号配备的两台300马力的坦克发动机,是“12v150加浓型”,拉上加浓装置可达到450马力。当航速达到前进三时,发动机每分钟达到1400转,速度非常快,除了快艇,一般货轮都撵不上它,去佳木斯单程仅需30个小时。

  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

  “燎原401”下水成功,经省有关部门鉴定,完全合乎标准。7月1日上午九时整,船组人员全部到位,开始了第一次航行。进入主航道后,“燎原401”开足马力,如一匹钢铁骏马,劈波斩浪地驶向远方。

  首航到达饶河。一靠岸,就引来人们艳羡的目光:“快看,好气派的大船,真漂亮!”都说八五九农场人了不起。

  在佳木斯运柴油的航行途中,“燎原401”遇见外国货船,外国船员向“燎原401”伸出了大拇指,有人双手紧握举过头顶表示友好,有人拿出照相机对准“燎原401”从船头拍到船尾,窃窃私语、频频点头,露出惊叹的目光。

  当“燎原401”彩旗飘飘、放着歌曲跟在引航船后面缓缓进入佳木斯港时,沿江码头上停靠着的十几艘船的甲板上齐刷刷站满了迎接“燎原401”的船员。

  一声长笛过后,“燎原401”稳稳地停靠在码头上。刚放好踏板,各船的同行们便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纷纷夸奖八五九农场卧虎藏龙、大船全省一流。

  “燎原401”来到佳木斯的消息惊动了兵团第一副司令员颜文斌少将,他派后勤部主任带着慰问品上船看望大家,细心叮咛。在随后的几天里,团里组织各单位人员包括学校的学生,分批来到东安下营码头参观学习,听取造船者的情况介绍。

  省造船专家们称赞,“燎原401”这艘轮船无论是建造速度、质量、船体外形、航行速度、液压操纵、电气等方面与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上航行的船只相比都是第一流的。特别是非专业船厂能造出如此先进的机动轮船,这在垦区历史上更是前所未有的。1974年8月3日的《兵团战士报》称赞:这些造船“门外汉”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五九人创造了小船台制造大轮船的奇迹。兵团六师特给予二十三团造船队集体三等功嘉奖。

  2017年11月,八五九农场人曾经引以为荣的400吨位机动轮船“燎原401”号,历经43年的风雨,正式停用。但八五九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打敢拼、勇创一流的造船精神却作为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五九农场)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