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
时间:2023-09-19 09:04:3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赵文三 字号:【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现阶段,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心和灵魂,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三农工作的行动路径和指南,农业强国是三农工作的目标表达。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厘清三农与乡村振兴基本内涵及两者之间的异同、逻辑关系、运行机理等,运用系统观念,基于本地实际情况,梳理建立以组织为关键枢纽的三农工作逻辑框架,以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落在实处。

  以组织为关键: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农民、企业三大主体力量。名词范畴的“组织”主要涵盖基层组织、农民群体、企业三大主体。基层组织主要包括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民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种养加工能手、返乡创业人员等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企业分别有国企、集体企业和民企,包括家庭农场。基层党组织是龙头和关键,负有落实执行上级政策指令,带头组织实施村建、村治、产业发展等具体任务的职能和责任;三大主体主导、深度参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生”融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动词范畴的“组织”是指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对其他组织、农民群体、企业力量等各要素组织协调,对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板块采用不同方式协调引导、纵深组合,在组织上连成一片,在经济上促成一体。如发现、培养、筛选农民主体,通过联系对接、双招双引,扶持壮大企业主体。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联农助农富农的主要载体。以基层组织为核心,对各要素各板块进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引导各方力量形成良性发展合力,推动形成工农互补、城乡发展、区域协调的新发展格局。

  严守“两线”:守住粮食土地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抓好永久基本农田、耕地保护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复耕、水田垦造等工作,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是事关长远发展的政治任务,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对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而言,这两项工作是必须坚决守牢守好的基本底线。

  强化“两翼”: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广大乡村既有生产生活功能、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作用,亦有精神家园和谐生态价值。是否宜居宜业,不仅在于村级层面建设水平,还依托县、镇辐射带动。要不断提升县级综合承载能力和镇级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乡村建设方面,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注重统筹考虑中心村和自然村的关系、新村和老村的关系、产业和生活的关系、用地和生产的关系等。要汲取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比较简单化、标准化、同质化的教训,突出量力实用、本村特色,因地制宜。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加快建设与城市同质同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城乡综合服务,布局完善包括智慧电商、物流、中转站、商贸市场、文化站、学校、医疗室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营造城乡一体的宜居宜业优质环境。

  找准“路径”:以乡村治理作为关键手段,贯穿运用于各项工作层面。乡村治理是以组织为主体,通过组织的力量和方式,将之贯穿运用于群众教育、村集体建设、企业经营联营等各项工作中。实践中不同部门就自身承担的乡村治理职责分头抓乡村治理不同具体任务,虽取得条线层面的一些亮点和效果,但因未置于整个系统中统筹设计、联同发力、纵深实施,故很难取得乡村共识、共建共享、乡风文明等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成效。当前出现的干部干群众看、村集体资产沉睡、集体产权改革推进难、市场企业不敢不愿进村等问题,均与乡村治理无法实现整体性治理有关。推进三农工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教育发动全体村民,从本村资源、能人乡贤、帮扶企业等入手,全方位全流程梳理,具体化为乡村治理各事项,形成自觉共识、全盘考虑、共商共建、压茬推进的良性工作模式。其中对于各资源资产的估值运用、各方任务及所作贡献,研究明晰确定合法合理合情的权属划分和利责分配方案是成败之关键,亦是考量其乡村治理成效的主要指标之一。

  直奔“主题”:以项目和企业为抓手,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底线筑牢、两翼配强的基础上,以组织为主体、组织协调为关键手段,运用好乡村治理方式方法,如带领、引导、协商、服务、管理等,发挥好市场、社会多方力量。尤其在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组织教育、宣传发动广大村民群众,努力形成思想共识、做事共识、权属划分和利责分配共识的前提条件下,以项目和企业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如大力支持村企合作共建发展,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交易,大力支持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村企合作项目,做好“土特产”文章,采用村企联动、合作开发、村企双赢的模式,引导村企共建、共谋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富民产业项目,推动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围绕三产融合全力招引、延链补链,全面梳理各类招商资源,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契合度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现代农业项目,实现乡村资源禀赋和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供需精准对接。注重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相互结合支撑,以产业发展的正向势头激发乡村治理的内在动能,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自我建设、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学习自我管理。以“五治”效能营造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善治乡村,为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环境支撑。

  奏响“农+大合唱”:五大振兴同步推进,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基层组织带领下,村集体、村民群众、企业等多方合作协同,在共同抓项目、办企业的过程中,实现“农+现代科技、农旅、金融、电商、流通”的大合唱局面,积极发展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功能农业等新兴业态,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善冷链物流,以信息技术带动发展智慧农业、新零售等业态。在产业和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涌现出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员、种养经营人才、科技人才等。政府帮扶引导资金和企业经营收入也将为乡村自身事务提供经费支持。产业发展、市场培育、人才涌现和经费支持等多重作用,将对村务治理、村庄规划、数字村庄、村风文明、群众现代文明意识培养,形成正向影响、双向支撑、相互滋养。在此系统运行中将同步动态推进乡村振兴,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进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